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大新县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17期)

大新县农作物病虫情报(2025年第17期)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大新县农业生态和耕地保护中心近期在桃城镇社隆村、全茗镇灵熬村、硕龙镇巷口村、下雷镇仁爱村等乡镇调查,当前晚稻已进入孕穗末期,田间密蔽,近期多雨,田间温度大,有利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根据田间调查,当前中晚稻田间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调查,做好防治指导。

  一、第六代稻纵卷叶螟:9月上旬末我县连日有降雨过程,外地成虫迁入明显,加上本地虫源形成本代虫源,据县植保人员9月8-10日在各乡镇调查,亩有蛾量一般80-4333头,平均302头。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预计2-3龄幼虫始盛期为9月19-21日,防治适期为9月19-25日,重点防治未抽穗田块。防治方法:在防治适期每亩用金精全铲(8%虫螨腈)100克、或3.2%全铲(3.2阿维菌素)100克、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00克、或18%杀虫双2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二、第六代稻飞虱:9月中旬我县连日有大风降雨过程,有少量外地成虫迁入,加上本地虫源形成本代虫源,前期迁入的已经产卵孵化,中稻田为害比较重,晚稻田为害较轻,近日还将有降雨过程,后续还会有外地虫源迁入,据县植保人员9月8-10日在各乡镇调查,每百丛有成若虫117-1322头,平均316头。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4.5万亩。预计2-3龄若虫始盛期为9月19-21日。防治适期为9月19-25日。防治方法: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啶· 吡蚜酮(金级高位)、吡蚜酮(飞控)、吡虫啉等药剂。

  三、二化螟:据县植保人员9月8-10日在各乡镇调查,虫伤株为0.11-1.66%,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防治适期为9月19-25日,每亩用160克一箭穿心(25%喹硫磷)+30克重兵(19%氯氟.虱螨脲)、或200克农博士刚钻(5%阿维菌素)+30克重兵(19%氯氟.虱螨脲)、或5%氯虫苯甲酰胺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要求田间保持约一寸水面。

  四、稻穗颈瘟:据县植保人员9月8-10日在各乡镇调查,病叶率较低,稻叶瘟主要发生于糯稻品种,预计晚稻穗颈瘟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0万亩。防治对象:已感染叶瘟的田块、叶瘟常年发生区、种植感病品种田块(如糯稻等),防治方法:在晚稻剑叶与倒第二叶持平为最佳防治适期,每亩用45%戊唑.嘧菌酯(三爽)30毫升、或富士一号100毫升、或每亩用瘟毕克(稻瘟灵)100毫升、或75%三环唑3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可以同时兼治稻曲病。

  五、稻纹枯病: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0万亩。目前晚稻进入孕穗后期,田间阴蔽、湿度大,有利病害发生流行,病丛率1.1-62.4%,平均18.5%,病株率0.2-44.1%,平均15.7%,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注意历史病田的防治。防治适期:9月19-25日,防治方法:每亩用苯甲丙环唑30克、或45%戊唑.嘧菌酯(三爽)3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六、继续做好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预计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0.8万亩,水稻白叶枯病预计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据县植保人员9月8-10日在各乡镇调查,桃城镇社隆村、全茗镇灵熬村、榄圩乡新球村均有细菌性条斑发病中心病田(片),该病均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靠流水或田间人为传播造成再次侵染,一旦条件适宜,病害会很快传播流行,叶片赤红,对产量影响很大,目前晚稻已进入孕穗后期,营养丰富,有利病害发生流行,大风容易造成稻叶伤口,有利于病菌入侵,高温高湿病菌繁殖快。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调查,做好防治指导,特别是历史病区田(垌、块),一旦发现中心病田,必须及时做好防治。以上两病防治方法:每亩用噻菌酮9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259585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