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关于对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7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37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党志成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持续关心、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增强保障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韧性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通过田块平整、灌排渠道配套、田间道路硬化、生态林网建设等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05万亩,占133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45%,其中已建成的680.45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应急补灌系统结合,初步形成“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激活土壤水”的抗旱体系。同时,我区大力发展“修梯田、建水窖、覆地膜、推旱技、调结构、融水肥”为主要内容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推广集雨补墒、深松储墒、保水剂锁墒、覆膜保墒等“四墒”旱作农业技术。力争到2032年,按照先集中后零散、先水地后旱地、先平原后丘陵、先黑土后其他、先湿润后干旱的建设顺序,逐步将自治区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

  二、办理结果

  (一)加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区建设高标准农田850万亩。农牧厅组织各地区排工期、挂图作战,抢抓春播前黄金施工期,全力以赴赶进度,加快谋划设计,自治区已经将先下任务后设计,调整为先批复设计才有资格申请项目,组织各地提前组织选址和设计并在4月底前完成设计批复。加快项目审批,落实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统筹简化取水许可、林草地占用审批等程序,避免“钱等项目”。加快开工复工,对标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春播前完成了超长期国债项目的田间工程部分,新项目下达后已开工过半。

  (二)加大沟渠整治力度。联合自治区水利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整治全区大中型灌区以及易涝区域农田水利灌排设施,主要是骨干排涝、农田排水设施及建设标准低、建设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淤积、排水能力不满足需求的排涝工程,加快补齐骨干排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短板,,建立健全沟渠建设体系和管护机制,规范日常管理,确保排涝能力持续有效。

  (三)加速发展旱作农业。目前,全区累计建设梯田近700万亩,建设水窖集雨补灌设施近10万亩,年地膜覆盖面积1200万亩左右;在千旱区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开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抗旱节水品种的推广力度,发展适水种植,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杂豆等低耗水作物,近三年,压减高耗水作物并推广抗旱品种410万亩,推广配套抗旱技术1000万亩以上;特别是全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多万亩,示范引领着我区旱作节水农业工作向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不断推进,为我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加强灾害风险防范能力。联合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印发《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抗旱工作方案》,提前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印发《加快构建畜牧业防灾减灾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开展整建制禁牧试点等19条措施,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机制。出台了草产业11条,年均投入10亿元以上用于饲草产业发展,在54个牧区、半农半牧区旗县,已建成133个饲草中央厨房、700个大中型储备库、29万个户储库,储备能力1740余万吨。每年新建、改建牲畜棚圈500万平方米以上,已建成畜棚面积 1.75 亿平方米、畜圈面积2.67亿平方米,整体上能够满足1.2亿羊单位牲畜过冬渡春舍饲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5年7月9日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gk/zfxxgk/fdzdgknr/rdjy/202508/t20250804_27690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