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种植晚稻面积2.3万亩,根据晚稻前期病虫发生实况和历年资料,结合下半年品种布局和气象情况等综合分析,预测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草鼠发生趋势如下。
一、晚稻病虫前期发生实况
1.稻飞虱:8月1日至8月31日通过灯光诱捕设备捕捉到累计总成虫量为1150头,据9月2―4日调查晚稻田,一般百丛虫口密度0―350头,高的1360头,以低龄若虫为主,预计中后期稻飞虱中等偏重程度2(4级)发生,发生面积1.3万亩。
2.稻纵卷叶螟:预计属中等偏轻发生。主要依据:当前晚稻田间虫源基数总体比去年低。根据9月2―4日田间调查,一般平均卷叶率0.2%―1%,田间发生较轻,可进行挑治或兼治。
3.二化螟:田间调查,一般田块平均被害率为0.3%,严重的田块被害率达1.5%,相比往年二化螟危害加重明显。预计二化螟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全县发生面积0.6万亩。
4.稻瘟病:杂交稻品种多数为中抗病品种,稻瘟病在感病品种、历史病区发生,病叶率一般0.6―1.5%,高的达3.6―10%。 预计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
5.纹枯病:纹枯病是常发性病害,但今年晚稻前期天气干旱,据9月2―4日调查,一般丛发病率0―0.2%,高的1%。预计发生比去年同期偏轻,发生面积1.0万亩。
二、开展防治工作意见
(一)开展健身栽培,控制病虫发生流行。加强晚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科学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减轻病虫为害损失。
(二)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调查,在做好常发病虫调查的同时,注意突发性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及时上报和科学指导防治。
(三)明确主攻对象、适时科学防治。9―10月份是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防治的关键阶段,以防治第六、七代稻飞虱、第四代二化螟、稻叶瘟为主,兼治三化螟、跗线螨、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害鼠等,历史发生区还要做好穗颈瘟的防治。注意抓好水稻破口前后病虫防控,破口前7天左右和破口期各施药一次预防穗颈瘟、稻曲病;老病区要注意做好细菌性病害的预防喷药。
(四)开展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使用杀虫灯、黄板、毒饵站、防虫网、性诱剂诱捕器等绿色植保防控技术,使用农药助剂、植物源农药、高效农药器械等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目标。
(五)开展统防统治,科学精准使用农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若虫)低龄期或病害初发期实施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
注:请把使用后的废弃农药瓶(袋)统一集中处理,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勿随意丢弃田间,谁经营谁使用的负责回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