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东南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里,正赶上种植大户李倍强为前来学习种植技术的农民进行技术要点培训。
示范地里,一棵棵墨绿色的玉米秆挺拔矗立,头顶雄花,节间的玉米吐着长长的丝,大豆夹在两排玉米中间,宽大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一排排的豆荚若隐惹现。“高矮牵手”的两种作物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年的玉米大豆又是一个“一地双丰收”的年景。
01种植面积再上新台阶
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开山镇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今年春季共推广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00多亩,面积比去年增加50%。主要采用“3+2”模式即三行大豆+两行玉米的种植方法,主推种植技术模式是夏种倒茬复合套种模式,即在春季玉米收获后,原来种植春大豆的区域在收获后按规格播种两行秋玉米,在春玉米的区域播种三行夏大豆,形成“倒茬”复种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02示范推广初见成效
“经过了一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这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对这种套种、复种技术模式信心满满,并会带动更多的人采用这种种植模式,增加收入。”首次尝试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且效益明显增长后,东昇农业种植合作社李倍强表示,将会进一步加扩大种植面积。2022年,他承担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412亩,其中玉米亩产量为355公斤,大豆亩产量为121公斤。与单种玉米的效益相比,可以多收一季豆,再加上八步区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专项补贴,每亩可增收260元,去年合作社实现增收11余万元。有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自然也带动了周边的农户,过来学习观摩取经,准备跟着采用这种新型种植技术。
03做好技术服务,调动种植积极性
据技术人员介绍,玉米大豆复合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作物之间的不同的“身高差”,突出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同时满足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两种作物性状形成优势互补的种植方式,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的技术。接下来开山镇将继续做好技术服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强化科技支撑,调动多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完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发挥示范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蹲点开展指导,让农户真正掌握复合种植技术要点,扎实推进扩大种植面积。
04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年来,开山镇统筹利用各类耕地资源,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创建各类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完善多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落实八步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任务874亩,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认真落实政策支持保障,为种植户办理补贴、保险、收储等系列政策,不断提高种植者的收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保证粮食安全。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开山白毛茶、开山红薯粉”这两个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多渠道拓宽农民的致富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