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人物 > 吴云峰:于细微处见真性情

吴云峰:于细微处见真性情

发布时间:2025-07-2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2021年夏天,一桩看似不起眼的盗窃案交到了吴云峰手中。

嫌疑人是个进城带孙子的农村老人,因喜爱几盆多肉植物,一时起意“顺”回家种植。案值不高、无破坏性手段、事后归还被害人,这是典型的小案,可吴云峰没有简单地程序化处理,而是实地走访、慎重研判、精准领悟法治精神,最终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

就是这样一个决定,让这桩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在2024年5月14日入选最高检发布的第五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所谓小案,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在吴云峰看来,小案里藏着民生冷暖。14年来,吴云峰始终坚守这一信念,从反贪办案新兵到捕诉业务骨干,再到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她用行动诠释着基层检察工作的使命担当。

在繁杂工作中锤炼责任担当

2011年入职检察院时,吴云峰被安排到反贪局工作。在这里,她面对的是庞杂的谈话笔录、细致的线索排查、复杂的账目比对。

面对陌生的工作领域,她扎实钻研,从笔录制作到讯问谈话,从线索分析到报告撰写,她白天跟着前辈办案,晚上独自在办公室琢磨卷宗、撰写报告。靠着这股韧劲,吴云峰渐渐成了反贪局里公认的办案能手。

2016年,吴云峰转岗调入捕诉部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公诉梦”。当真正站上公诉席时,她终于体会到“以国家名义”背后的分量。

“法庭上,我不仅代表着公诉人的个人能力,更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庄严与公正。”于是,吴云峰重新研读法条、钻研案例、锤炼技巧。无论案件大小,她都坚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的标准。

2023年,吴云峰在办理一起毒品犯罪案件时,犯罪嫌疑人陈某拒不认罪且多次辩解出现前后矛盾,此前3次涉毒均因证据不足未被处理。

“毒品从哪里来的?犯罪嫌疑人的习惯是什么?是否每个环节都无遗漏?”在审查逮捕阶段,面对“零口供”、缺少实证的困境,吴云峰时常这样问自己。

最终,吴云峰从近400页微信转账记录中察觉疑点,发现了其中与毒品价格和购毒数量相符的可疑转账。于是,她要求公安机关调取相关证言并辨认转账记录,查证后作出逮捕决定。

吴云峰从细微之处着手,严谨引导取证侦查,全力突破“零口供”的困境,将提请逮捕时认定的1起犯罪事实增加到提起公诉时的37起,追诉漏犯1人,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24年12月,该案成功入选最高检“高质效办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进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吴云峰累计办理1700余件刑事案件,实现“零错诉、零漏诉、零漏罪”,有罪判决率保持100%。

在基层解纷纾困中以情动人

吴云峰经手的案件里,最多的不是大案要案,而是生活里那些“小事”。

“基层检察院面对的案件,80%是我们划分的‘小案’,可对当事人来说,每一件都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吴云峰说,检察工作既是打击犯罪的利剑,也是化解矛盾的桥梁。

在吴云峰看来,每一起冲突背后都有复杂的人性与情感,每一次矛盾的化解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在一起“路怒症”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中,嫌疑人驾车与一名骑摩托车男子发生纠纷,继而上升到肢体冲突,导致对方轻伤一级。被害人因伤在家休养导致生活困难,还因后续治疗费用高昂,情绪激动拒绝调解。嫌疑人则患上严重抑郁症。

面对这样一个案件,吴云峰没有简单起诉了结,而是一次次约谈双方,倾听他们的委屈,耐心讲法析理,引导双方打开心结、化解矛盾,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一起因邻里琐事长期积怨引发的伤害案,表面看是一次冲动后的动手,实则是因多年误解和猜忌引发的冲突。吴云峰通过耐心讯问,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长谈数小时,安抚情绪、厘清误会,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组织调解,并主动联系五华区司法局委派人民调解员,引导嫌疑人正视责任,解开双方心结,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在制度建设中积蓄治理动能

吴云峰的用心,不仅体现在一桩桩案件里,也写在一项项制度创新探索中。履新副检察长后,她主动进入机制建设最复杂的第一线。

面对醉驾案件高发、积压难解的现状,吴云峰牵头联合公安、法院,推动建立“醉驾案件一站式办理中心”。流程再造、环节衔接,从“快侦”到“快诉”“快审”“快执”,环环相扣、无缝对接,不仅减少了当事人的奔波诉累,也让司法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邻里纠纷、家庭小案层出不穷,吴云峰推动成立“和润刑事案件办理工作室”,把调解室变成有人情味的“谈心室”。在这里,70余起纠纷在一次次耐心倾听、细致说理中得以化解。

吴云峰还始终把企业的健康发展放在心上。2022年,她在办案中推动落实“五华区检察院优化营商环境12条意见”,强调“企业案件要依法稳妥办理,但不宜扩大连带”。

因工作成绩突出,吴云峰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二等功,获评“2023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昆明市“最美政法干警”、云南省检察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