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廉洁政治、培育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是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良好风尚的重要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为进一步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走深走实,现开设【清风护“三农”】专栏,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清廉力量,树牢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屈原廉政文化
【人物】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楚国被秦国攻破后,他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廉洁”一词的来源】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作品《卜居》和《招魂》中,《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沬。”廉洁亦作“廉絜”,意思是不贪财货,立身清白。其中廉指的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指的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廉洁在《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
【表现】
屈原廉政思想在他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尤为丰富,概而言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行美政、忠贞爱国,重点抒发了他的爱国思想;二是彰明法度、德政惠民,重点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三是修身励志、廉洁清明,重点抒发了他的廉政观念;四是刚正不阿、敢于斗争,重点抒发了他的抗争精神。屈原的爱国、爱民、廉政是相互统一的,爱国爱民是他廉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忠诚爱国是一个国民的基本道德,赤胆爱民是一个执政者的基本准则。廉明的执政者,必然会将爱国爱民思想放在首位,只有廉洁清明,才能为国为民,也才能国泰民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