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021117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河池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提交的第2021117号《关于加快“三链同构”推动我市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局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并认真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推进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发展为契机,大力推进牛羊产业发展,把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作为产业富民的重头戏来抓,全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牛羊饲养量及出栏量持续多年位居全区第一。2021年,全市牛出栏20.1万只,同比增长3.5%,出栏量占全区15%;年末牛存栏46.8万头,同比增长7.9%,存栏量占全区13.2%。羊出栏81.46万只,同比增长9.77%,出栏量占全区33%;年末羊存栏89.86万只,同比增长11.47%,存栏量占全区35%。羊出栏量和存栏量占全区三分之一强。
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牛出栏21.99万头,同比增长11.17%(全区为5.5%),羊出栏64.76万只,同比增长13.91%(全区为9.89%),牛羊出栏增速继续全区排名第1位。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存栏100—499头规模牛场79个,500头—999头规模牛场6个,1000头以上规模牛场7个;存栏100—499只规模羊场581个,500—999只23个,1000—9999只羊场39个,10000只以上羊场4个,全市牛羊产业规模化养殖初见成效。但也正如委员们所提到的,我市在推进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去解决。
一、关于“科学规划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延伸”的建议
在“科学规划布局”方面,我市高度重视牛羊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河池市委员会办公室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意见(2018-2025年)>的通知》(河办发〔2018〕70号)、《中共河池市委员会办公室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肉牛产业提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办发〔2019〕1号),对我市肉牛羊产业作出了总体规划化。2022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河政办发〔2022〕38号),方案以发展壮大牛羊产业为目标,从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保障优质饲草料供应、提升牛羊产业化水平、加强牛羊疫病防控、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关键环节提出推进我市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我市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助推产业发展。一是落实金融、保险扶持政策。通过建立健全财政贴息、担保等支持政策,撬动和放大金融资本投资牛羊产业;同时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支持养殖户购买政策性保险,增强产业风险防御能力。探索实施新型金融扶持模式,如都安县今年以农户稳定增收和打造“百亿牛羊”产业为目标,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放大金融每年投入不少于5亿元实施富民强产“牛羊贷”。为当地从事牛羊养殖、牧草种植、牛羊肉加工及销售,且生产经营活动达一年以上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或其他经济组织打造的新信贷产品,解决“贷款难、贷款贵、担保难”问题。该产品通过政银合作,由参与的金融机构向县内依法合规经营、收益稳定、信用评级高、有牛羊产业发展意愿,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发放不超过30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含)的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二是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各县(区)结合实际利用对口帮扶资金等,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制定本地牛羊产业发展的各种奖励扶持政策。如都安、罗城、南丹、环江、巴马等县由财政兜底,对养殖能繁母牛、种牛及牛犊每头给予2000—35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建设牛舍每平方米给予50—150元的补助、对实施“粮改饲”项目每年每亩给予100—150元的补助等,重点支持牛羊规模场建设、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良种母牛产犊补贴、良种羊补贴以及农机补贴等。2021年全市牛羊产业投入达4.36亿元,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牛羊产业发展壮大取得显著成效。三是落实用地扶持政策。对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四是争取项目支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支持,近几年来全市共获得粮改饲、牛羊生态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6772万元,累计实施“粮改饲”面积21万亩,收贮饲料80多万吨,为全市牛羊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们将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组织申报2023年广西牛羊产业集群项目。目前,全市在牛羊繁育、饲草种植加工、饲料生产供应、联农带农育肥、屠宰分割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产业发展模式”方面。我市立足实际,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推广。以都安县、大化县为试点,不断总结和完善并在全市推广“企业联农代养”“公司+合作社+农户”“万户万羊”联建联营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规模化养殖。一是企业联农代养模式。由群众以产业贷款资金5万元认购肉牛,交由企业统一饲养,按年分红。二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种牛(羊)、饲料、场地、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养殖户入股分红、种养结合。三是“万户万羊”联建联营模式。由政府牵头,企业建设繁育基地、育肥基地、饲料生产车间、屠宰分割车间等配套设施,并负责羔羊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及市场营销等,村民合作社(农户)负责羊只饲养育肥,澳寒羊一年出栏两批,出栏后的商品羊由企业统一保价回收。期间,政府派员参与经营监管,确保企业每年保底分成给农户,使企业和农户双方共担风险、共享红利。其他模式还有能人带动、庭院式小规模养殖、半牧半饲式适度规模养殖等等,各种新模式有效助推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促进全产业链延伸”方面,我市在推进牛羊产业过程中,立足实际,通过培育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打造示范区,夯实产业链基础,促进产业链延伸。都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优质肉牛肉羊为主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都安瑶族自治县瑶山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南丹县瑶乡牛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南丹县云水谷肉牛生态养殖产业现代化示范区等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认定;巴马瑶族自治县生态肉牛产业现代化示范区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认定。今年,大化湖羊农业现代产业园已经通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验收。目前都安瑶族自治县有1个以肉牛肉羊为主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万户万羊”示范园区5个,20个育肥基地,养殖规模5000只以上养殖基地19个,存栏25万只,其中母羊18万只,产值6亿元。大化瑶族自治县建成县级万只湖羊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1个、乡级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园18个、村级百只湖羊扶贫养殖场29个,全县湖羊养殖量达5万只,带动群众7167户32488人发展养殖。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了牛羊全产业链。
二、关于“强化科学管理,打造平台载体,促进全价值链提升”的建议
我市强化牛羊产业科学管理。一是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大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在产业发展规划、品种繁育、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品质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二是强化技术攻关,围绕良种繁育、品种选育、饲料营养、牧草研发、生态养殖、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通过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突破发展技术瓶颈,其中《肉牛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山羊胃肠道线虫中药驱虫研究与应用示范》《河池市肉牛肉羊综合养殖技术示范》《蚕沙饲料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项目已经结题,目前正在实施《河池市牛主要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应用》《羊衣原体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澳寒羊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市县乡三级技术人员培养和养殖户培训,提升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养殖户生产水平,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四是加强冷链流通建设,全产业链初步建成。我市在都安县建成了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澳寒羊冷链加工中心,牛羊饲养、屠宰、分割、深加工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每年可生产羊全价膨化颗粒饲料20万吨,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肉羊100万只、生猪60万头,可一次性仓储农产品5万吨,每年加工中转农产品500万吨。大化县湖羊屠宰中心也在筹备建设中。五是提升品牌建设,“三品—标”“圳品”等认证工作,着力打造品牌,目前我市牛羊获“圳品”认定4个,“绿色食品”认定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认定3个。生产过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检验检疫和食品检测,产品出厂具备相关检验检疫证明。六是强化销售渠道建设。拓宽新型业态“主力销”、广西市场“全面销”、粤桂协作“定向销”、社会组织“助力销”、机关采购“定点销”等五大销售渠道巩固消费帮扶;组织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广东深圳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活动;组织直播带货(目前都安嘉豪、都安澳寒羊均组建了自己的直播带货团队)、电商大集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经过仓储、冷链、物流无缝衔接销往全国各地,基本建成“前端有良种改良繁育的技术支撑、中间有屠宰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后端有冷链物流的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关于“完善物流设施,打通产业间联结点,促进全供应链贯通”的建议
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河池市不断完善物流设施,打通产业间联结点,促进全供应链贯通。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河池市大力实施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和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交通支撑和保障,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全市已形成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农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建设交易物流平台。建成河池市畜禽交易市场,该场总用地面积55109㎡,总建筑面积43923㎡,设有销售摊铺160个,冷冻库2个,畜禽交易市场的建立,对推动河池市养殖业的发展、规范畜禽交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防疫检疫等工作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我市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目前正在推进河池市智慧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我市也正在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要求,正在完善广西畜牧兽医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信息录入,该平台是全广西第一个以电子耳标为核心信息载体构建的管理平台,通过电子耳标与检疫、屠宰等环节的无缝链接,可以实现畜禽出栏、存栏、死亡以及运输、屠宰、销售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准确对畜禽产品进行全程追溯,做到养殖过程信息化、检疫记录自动化、流通过程实时化、屠宰过程智能化、消费体验知情化。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强化招商引资,构建完善产业链,激发市场活力,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共投入牛羊产业发展资金6.5亿元,大力推进牛羊产业发展。如都安县“万户万羊”联建联营模式,政府在给予企业扶持,提升市场活力的同时,派员参与经营监管,确保企业每年保底分成给农户,使企业和农户双方共担风险、共享红利。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加强新型实用技术科研,加快实现饲养管理标准化,强化品牌建设,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努力提升科技、品牌、渠道价值,促进全产业链价值提升。同时,结合河池牛羊产业发展实际,强化顶层设计,适时调整牛羊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积极引导构建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体系和整个产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机制,全面推进我市牛羊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诚挚感谢委员对我市牛羊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河池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10月25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