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时值秋分,武汉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普与学术交流会暨全国科普日活动在蔡甸区大集街龙泉村武汉弘耕种业培育基地启幕。一场水稻优良新品种“选秀大戏”在这里拉开序幕......秋分时节,稻菽飘香,山地林间,硕果累累,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稻田里,一排排整齐的方阵,在微风中跳起悠闲舞蹈……渐渐描绘出一幅艳丽的丰收图。
一场水稻新品种“选秀”引种众人追捧
在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武汉弘耕种业集中展示的水稻新品种有32个,这些新品种通过自主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表现出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重的特点,丰产性突出。育成的水稻品种前后10多个被列入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主导品种,其米质达国标一级标准,并辐射到长江中游水稻产区。
当天,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现场开展“全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科普培训班”。来自省、市、区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市农科院专家,种业负责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稻种粮大户等约50人参加了培训。旨在为充分发挥水稻良种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提升水稻新品种工作水平、良种覆盖率,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新品种观摩现场,大家缓步走进试验田旁,仔细观察水稻展示品种长势、栽种密度、籽粒饱满程度等,认真聆听专家对水稻展示品种的生长习性、种植特点、枝干株形、实粒穗长等情况分析和详细讲解,大家相互对比、交流经验和看法。现场观摩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就今年的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进行交流座谈。
一群优秀的水稻种子科研团队
武汉弘耕种业坚持绿色发展、先行先试,上下精诚团结,成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标杆企业。武汉市农业部门专家汪大武介绍,这是由15人组成的水稻新品种繁育科研的服务团队,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70后,也有充满朝气和活力的90后,而且90后已经是团队的主力军。近年来该团队未发生过种子纠纷案件,并帮助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排忧解难,参与扶贫、救灾等,实现了多赢。
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新模式
武汉弘耕种业负责人介绍,弘耕种业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优质稻“生产+供给+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强化“产学研推售”融合发展,致力于探索种子销售、服务、收稻谷等种粮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新模式,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也减轻了劳动成本。
一系列新品种富了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一系列新品种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带来了很好收益的,武汉弘耕种业技术人员介绍,现场展示的中稻包括华两优2824、两优1829、全两优鄂丰丝苗等23个系列新品种,晚稻包括秦优068、泰优398、金优207(CK)等9个系列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整体特性表现在不怕寒,不怕汗,抗病性、抗倒性及丰产性突出,减少肥料,农药30%以上的使用量,产量稳定。参展的洪湖市绍南村刘胜介绍,合作社种植水稻1300亩,主要嘉两优品种,亩收2000斤,亩均增收200元左右。
武汉市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新品种选育科普与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武汉市广大农户搭建了一个水稻新品种资源共享、展示示范、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