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科普大讲堂暨全国科普日活动在蔡甸区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产业园区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牟同敏、湖北大学居超明教授、湖北省种子协会高级农艺师张宇飞作科普讲座。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甸区农业农村局、洪山区科协、武汉农学会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秘书处代表、武汉市现代农业教育中心负责人,有关企业、种粮大户、农业从业者代表等5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今年夏季极端高温少雨,此次田间观摩主要是观摩高温热害优质水稻的表现。在新品种展示区,32个水稻长势良好,稻穗饱满。专家向参会人员介绍水稻展示品种的生长习性、种植特点、枝干株形、实粒穗长等情况,每一个品种都有各自特性,在应对此次极端高温天气,都充分展示了耐高温的生长优势。
牟同敏教授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水稻稻瘟病的基本知识以及育种案例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对近五年来通过分子标记选育的抗稻瘟病品种进行总结介绍,为大家带来“高精尖”的水稻相关知识科普讲座。张宇飞专家的讲座内容与时俱进,从种子行业的困惑、“品种模型”概念与演进、农业新业态对水稻品种形状的新需求等方面介绍了行业目前评价水稻品种市场价值的理论模型,提出“评价模型”对水稻育种具有战略性和全程、长远的指导意义,对企业判断品种商业推广价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居超明教授以育种工作者的角度,告诉大家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说好品种要具备“好吃、好卖、好吃、好制种”,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育种者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常用育种方法。
革命烈士刘绍南之孙、洪湖市绍南村的书记刘胜表示:“非常赞同居教授‘粮安天下、种为基石’的观点。水稻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品种之间产量差异非常大,优质水稻亩产达2000斤左右,与一般水稻亩产差距在600-700斤,湖北省3500万亩左右的水稻算下来总量差距非常惊人。”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姜正军也称赞本次参展的32个水稻新品种应对今年极端高温干热少雨气候的表现。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