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二道河子村种植大户王富宗,今年春季,他对自己经营的耕地进行了大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了1000亩的高粱,到秋季实现了大丰收。“咱事先和鑫缘米业签了订单,保底价1.20元,不封顶,解除了后顾之忧。”王富宗高兴地说,“新品种高粱产量一般的地每亩得产750公斤左右,好的地块能达到900公斤左右,比种植玉米亩增收1000余元。”
近年来,朝阳市建平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从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入手,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从而使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该县依托地域优势和特色,鼓励农户由传统农业改种杂粮、中草药、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目前,全县已有谷子、大豆等优质杂粮近百个品种,杂粮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万亩以上。
在调整大田种植业的同时,建平县积极鼓励农户发展高效农业,让土地不闲、四季增收。在小塘镇新城村凤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棚区,一大早,农户们就来到棚内,开始采摘、装箱等工作,忙碌的场景孕育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柿子还比较理想,这一个棚大概产量能有2万多公斤,今年价格也理想,都在2元多。”棚户王桂琴说,明年还打算种西红柿,争取产量能达到3万公斤。
建平县结合生态、气候、土壤特点等情况,通过“抓基地、抓龙头、抓品牌、抓产业化”,对种植种类、规模等进行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确定了南部乡镇发展暖棚,北部乡镇发展冷棚和裸地蔬菜,重点打造老宽线公路沿线特色经济带、高效果蔬产业区的战略。逐步形成下窑沟蕃茄、深井草莓、沙海五营子甜瓜、小塘新城油瓜、黑水西瓜、昌隆裸地蔬菜的设施农业产业布局。同时,大力发展裸地蔬菜、优质杂粮、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种植裸地蔬菜15万亩,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4.5万亩,杂粮播种面积110万亩,千亩大片达116块。
为提高农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建平县着力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选取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农产品进行重点打造。逐步形成以怀志米业、源丰杂粮、王老汉米业等龙头企业为牵动,以“建平小米”、“红山绿珠”、“御谷源”等特色品牌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到目前,全县杂粮加工企业达到了129家,有力地拉动了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