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帮扶产业是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梧州市持续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帮扶项目资产规范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帮扶产业规模稳步扩大,项目资产运行良好,特色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日前,记者来到岑溪市天星岭背养鸡场标准化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鸡舍映入眼帘,数万羽土鸡生长茁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20万元,建成5栋双层标准化鸡舍,并与龙头企业梧州立华牧业公司合作,创新推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解决了技术支撑和产品销售两大难题。
岑溪市天星岭背养鸡场生产负责人 刘志雄:“龙头公司提供鸡苗、饲料,销售这边全部是公司负责。我们最主要就是把鸡养好就可以了,没有销售后顾之忧。”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规模化养鸡以其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成为推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岑城镇整合天星村等9个村财政衔接资金620万元,由村民合作社运营,实行自负盈亏,各村按股分红,不参与具体管理。该项目通过提供技术培训、推动土地流转等方式,助力脱贫户发展产业,并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年均带动就业约130人。
岑溪市岑城镇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高振南:“项目分红分到村里面,八个村每个村按投资多少分红多少,今年一个村,分了12000元。”
2021年至2024年间,我市多个县区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产业经营类项目481个,覆盖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超过11亿元。为确保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市建立健全“四个一批”管理机制,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并通过动态监测和“负面清单”制度保障资产安全。同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入股、务工、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融入产业链,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切实享受发展红利。
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帮扶科科长 谢丰:“2013年以来,我市的各类帮扶资金投入形成了规模庞大、种类多样、涵盖广泛的项目资产。市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管好、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项目资产,农民也通过土地租金、园区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政府的投入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转化为了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我市还建立起资产后续管理动态监测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引领+设施农业赋能+合作社搭桥+农民参与”的创新模式,持续推动蔬菜、茶叶、中药材、畜牧养殖等辅助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发展特色产业农户已达25.53万户,涵盖脱贫户、监测对象6.24万户,特色种养总面积超500万亩,六堡茶、蜂蜜、粉葛等特色产业规模稳居全区首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