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兴宁区:绘就盛夏田园好“丰”景

兴宁区:绘就盛夏田园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4-07-23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又到一年夏收时。近日,在五塘镇王竹村白马农场,100亩水稻颗粒饱满,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稻浪翻滚,清新的稻香扑鼻而来。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收割机将一簇簇饱满的早稻吸入机器的“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在兴宁区五塘镇王竹村白马农场,农户抢抓农时收割早稻。南宁日报记者黄维业 摄

  

      “目前农场种植的早稻品种为‘更香优莉丝’,平均每亩产500公斤稻谷。”白马农场负责人粟晓莎介绍,农田经过“小田并大田”改造后,亩产增长不少,机械化作业一天就能完成收割。抢收的同时,抢种也即将开始,农场预计在8月上旬完成晚稻种植。

  这两天,几台收割机在位于王竹村的兴宁区五塘镇乡村振兴“五塘大米”全产业链示范种植基地横江片区的1000多亩稻田里穿梭,收好的稻谷通过货车进行转运。王竹村坚持党建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3月完成了1000多亩农田的“小田并大田”改造工作,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全力将农田变为“良田”。如今这片高标准农田将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优质稻标准种植基地的重要作用。

  兴宁区五塘镇是南宁“米袋子”的重要保障区。该镇实行双季稻轮作种植,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清香,做出的米饭洁白光润、口感甜糯有嚼劲,一直深受市场青睐。自2021年底起,兴宁区便着手推进“五塘大米”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深度打造“五塘大米”品牌。

  据悉,今年兴宁区的早稻种植普遍采用“野香优莉丝”“更香优”等优良品种,迎来丰收的喜人场面。7月上旬开始的收割工作,如今已进入尾声,预计产量1.67万吨。7月中旬已陆续开展晚稻种植工作,兴宁区将继续抓好晚稻种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端稳群众饭碗。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187249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