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在武汉城区江段监测声呐 实证禁渔后江豚明显增加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在武汉城区江段监测声呐 实证禁渔后江豚明显增加

发布时间:2024-04-11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长江江豚在长江武汉城区江段的声呐监测率在长江禁渔期间明显增加。”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宁波大学联合发表了江豚在武汉城区江段的活动规律,首度揭秘长江江豚频繁“打卡”。

  

  据了解,科研人员基于江豚发声的特异性,通过监测江豚的声呐信号研究江豚在城区江段的活动规律。运用长期监测数据和图表,说明了2020年至2022年江豚在城区江段活动的情况。

  2020年,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长江二桥和二七长江大桥之间的水域设置了1个水下声学监测点,启动了江豚声呐监测工作,至2022年连续获得了603天的有效声学监测数据。

  在监测期间,有43%的天数监测到了江豚的声呐信号,其中与进食相关的信号占所有江豚声呐信号的55%。数据分析表明,江豚经常光顾城区江段,尤其是在夜间和黄昏时段,在冬季会更加频繁,江豚到访主要是捕食,吃完就走,鲜少在城区江段停留。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推进,江豚的饵料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江豚频繁到城区江段吃鱼,但江豚尚未较长时间在城区江段停留,所以市民目前尚难有更多的机会在城区江边看到江豚出没。

  科研人员希望在长江武汉60公里江段每5公里设置1个水下声学监测点,持续科学监测,绘制江豚的分布图,为武汉江段江豚的保护和保育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策略。

  科研人员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在没有船舶交通的时间段,江豚的声呐监测率显著高于有船舶通行的时间段。这表明,长江十年禁渔虽然解决了江豚“吃鱼难”的问题,但江豚的“安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江豚完全依赖声呐和声通讯生存,对船舶水下噪声非常敏感和害怕。

  有效的航运管理,实时监测和控制水下噪声强度,才能较好地保障江豚正常活动,吸引更多江豚到访城区江段并停留更长时间,让市民有更多的机会在江边看到江豚。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404/t20240409_23863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