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武汉年货地理 | 来一口江夏扬子江老糖果,让儿时最难忘的年味在心中徜徉

武汉年货地理 | 来一口江夏扬子江老糖果,让儿时最难忘的年味在心中徜徉

发布时间:2024-02-03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越临近农历春节,人们心中对年味的向往就愈加迫切。

  这份期待中的年味,都藏在了武汉本地特色年货的老味道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种老字号的节令产品。比如,让每个武汉人在儿时过年魂牵梦绕的老糖果——京果、酥糖、猫耳酥等等。

  

  扬子江的年货老味道里藏着武汉人儿时记忆

  循着本地糕点老字号的经营足迹,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五里墩街上的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产业园,在一颗颗极具本土糕点文化的糖果中,感受武汉人最难忘的过年味道。

  1月22日,记者刚刚迈步进入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产业园的展示大厅,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蛋香味扑鼻而来。恍惚之间,一种即将过年的温馨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扬子江糕点师傅在透明厨房里制作特色蛋卷

  原来,在大厅一侧的生产车间里,几位糕点师正在制作扬子江特色蛋卷——那沁人心脾的蛋香味,就从这一方明厨明灶的空间里轻轻蔓延开来。

  “每年春节前都是扬子江糕点的销售最高峰。家家户户都会想要在过年时吃一口武汉本地的老味道。”扬子江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徐祥松告诉记者,从进入农历腊月开始,消费者们就热捧起这一口武汉老味道。京果、酥糖、杂糖、猫耳酥等地道的年货老产品的销量持续增长:“按照当前的预计,整个腊月到春节的年货销售旺季里,每天的销量能够达到平时的4到5倍。”

  

  扬子江糕点的京果、杂糖等老味道更受欢迎

  面对展示大厅里琳琅满目的年货糖果,记者在蛋卷飘香中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在周身萦绕。“武汉人最爱的老三样——京果、酥糖、杂糖现在订货量非常大。”徐祥松拿起一袋老京果展示给记者:“用开水泡京果、米泡来吃,是最地道的武汉人吃法,也是过年时最有回忆感的味道。”

  在众多年货食品中,满身白芝麻的麻果是今年的一匹市场黑马。徐祥松介绍,麻果的核心内容与京果一模一样,只是将京果外部表层的糖粉换成了白芝麻:“这样既不失老京果的味道,又通过白芝麻降低了糖分和甜度,更加受到注重养生的消费者们的喜爱。”

  

  

  扬子江各种特色糕饼在年货档期里的市场表现不俗

  在现场选购年货的市民郑先生买了三盒年货礼盒以后,又专门让工作人员将京果、麻果、杂糖各拿了五袋。“过年就是家里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肯定少不了一口老京果、老杂糖,多买一点没错。”

  记者注意到,为了迎合更多年轻人对糕点的口味偏好,扬子江在年货中也加入了更多老品种的新味道。“像猫耳酥,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猪耳朵’,特别受欢迎。还有龙须酥、云片糕、麻烘糕等老式糕点的销量也在明显增长。”徐祥松说,年轻人爱吃的樱花饼、红豆饼、老婆饼等特色糕点,今年也进入了扬子江的“年货俏销名单”。

  

  老字号也会在春节时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制作特色糕点零食

  在武汉市江夏区,扬子江的老字号糕点是很多当地年货老味道的代表之一。当前的腊月里,腊鹅、腊麻鸭、手工翻角、去芯莲子米、手工红薯粉,以及生炸鱼丸等各种当地特色产品,都是带着江夏浓郁乡土本味的地道年货,一起丰富着武汉人的年饭餐桌。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401/t20240130_23528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