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持续发力为黑土地疗伤

持续发力为黑土地疗伤

发布时间:2023-11-28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举措。侵蚀沟被形象地称为东北黑土地的“伤疤”,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黑土地保护,但总体而言,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呈加剧发展趋势,毁损耕地面积仍在扩大,威胁粮食安全。持续发力为黑土地“疗伤”,不仅能让黑土地“美颜”,更能让黑土地“健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据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的数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1.41万平方公里,占其土地总面积108.75万平方公里的19.68%。

  侵蚀沟治理并非易事,仍面临侵蚀沟数量多、治理任务重、投资需求大的难题。如果侵蚀沟治理不跟进,侵蚀沟就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小沟变大沟、大田变小田、良田变薄田。如果侵蚀沟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其中的一部分侵蚀沟复垦为耕地,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能,还能实现土地连片经营,方便大型农机具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增一减中,农民得了实惠,黑土地得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面对黑土地侵蚀沟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治好黑土地“伤疤”,贵在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要增强治理紧迫感。部分地区尚未认识到侵蚀沟的严重危害性,认为大型侵蚀沟治理投入高,缺乏相应项目、经费支持,又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索性不去治理;对于中小型侵蚀沟,认为尚未对耕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缓一缓、等一等,任由其发展。甚至有些地区,上级的专项经费下拨了,却没有用在治理上。侵蚀沟治理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让错误观念影响大局,必须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分好“责任田”、织牢“治理网”,并强化日常监督。

  要坚持可持续原则。侵蚀沟点多面广,且侵蚀沟会有新发展,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治理投入,要讲究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既要避免过度治理,也要避免低效治理,让钱花在刀刃上,减少浪费。比如,就地取材推行秸秆打捆填埋并铺设暗管、柳桩栽入侵蚀沟、沟岸种植灌木等,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应该加以推广。同时,也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侵蚀沟治理,改变顺坡种植习惯,推行等高种植、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等,减少水土流失。

  要秉持生态系统理念。侵蚀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是紧盯侵蚀沟,而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想,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比如,黑龙江省拜泉县在治理侵蚀沟过程中,提出运用“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织格子、主体开发办场子、综合经营抓票子”的“十子登科法”,就是系统治理的体现,从而实现综合效益。(吴 浩)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79/202305/c00_316314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