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老河口市仙人渡镇邓家营村可以看到,数台收割机正全力工作,金黄的稻谷装了一车又一车。据悉,截至10月15日,我市秋粮已收获96.4%,其中中稻已收92.5%,玉米、花生、芝麻已全部收完。 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是今年“三秋”工作的一大亮点。我市在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市合计建立示范区25万亩。重点推广集中育秧、机械插秧、侧深施肥、一喷多促等技术模式,巩固提升中稻单产。 项目示范区带动大面积增产成为巩固百亿斤粮食大市的突破口。在襄州区、枣阳市整建制推进玉米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集成示范品种培优、减肥减药、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机械收获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模式,推动玉米单产提升。其中,枣阳市玉米示范区测产平均亩产492.8公斤,襄州区程河镇孙岗村“吨半粮”示范片实打测产,“小麦+玉米”平均亩产1538.11公斤。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全市2022年度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90%,2023年度下达的建设任务大多数地区已完成市级批复和规划设计,将利用冬闲期开工,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同时,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今年全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6万亩,推广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芽前封闭除草和定向喷雾除草、及时防控病虫害等技术。专家组在谷城县盛康镇周湾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测产,玉米亩产552.79公斤,大豆115.01公斤,实现玉米增产、多收一季大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