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峪村位于岸堤镇驻地东北5公里处,该村三面环山,坐落于王山山峪之间,故取名王山峪村,因村庄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农业种植结构单一,被人戏称为“穷旮旯”。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王山峪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借力百千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落实,充分吸引归雁助力,从而撬动生态转化,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之路。
科学论断,带来思想之变
王山峪村,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没有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喧嚣,没有厂矿企业工业生产的污染,王山峪的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乡音是淳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在一辈辈重复上演。
2021年以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王山峪村指明了发展方向,带来一场思想巨变,如何将祖祖辈辈守住的绿水青山资源盘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为王山峪村人思考的问题。
随着省派第一书记张宏的到来,王山峪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他的带领下,王山峪村“两委”先后5次到周边的沂水桃棵子村、蒙阴椿树沟等村参观学习,解放思想,从此王山峪村开启了寻求王山发展的破题之路。
清违治乱,腾空发展空间
2021年底,王山峪村结合村组群众居住分散,私搭乱建、随意圈占现象严重的实际,先后召开十余次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研究开展村庄请违治乱集中整治行动,在群众的参与下,将清除私搭乱建、随意圈占等纳入了村规民约,清理中,先从村干部入手,再到普通党员,进一步延伸至党员干部近亲属,再到普通群众,以上率下,循序渐进,并通过积分量化探索出村民档案积分制管理撬动空间腾退整治工作的基层治理之路。
通过近一年的集中清理,截至2022年年底,全村累计拆除私搭乱建126处,清退乱圈乱占土地63.5亩,并以此为契机,综合治理河道及沿线绿化护坡建设3600余米,建设泵房及沿线灌溉管网2100余米,改善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绿化荒山2200余亩,并加强道路建设,通过社会捐赠和自采石材的方式,累计新修路基近1万米,累计打通村西、村东等4条道路,消除部分急弯、视线盲区和陡坡,并进一步清理大田地杨树1200余亩,为村组发展进一步腾出了空间。
百千工程,带来山村蝶变
2023年,全市百千工程项目建设将王山峪村纳入整治村庄,为王山峪村再次带来发展机遇,围绕“村美、路美、水美、田美、院美”的目标,集中精力开展以“清脏、治乱、强基、增美”为重点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项目建设中,不过渡依靠专业设计公司,充分发挥当地建筑工匠等传统手工工艺,留住村庄原有乡土味、人情味,百千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清理垃圾近1000吨,实现垃圾箱常态化定时清理。
同时,修葺百年老屋30余处,建设个性化村标2处,打造口袋公园13处,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6万株,铺设油漆道路2.3公里,安装垃圾分类亭8处,通过村民积分管理,引导群众打造美在农家示范户21户,行走在山水田园间,绿树成荫,花开灿灿,一个落后村庄摇身一变成为美丽大花园。由此也开始吸引人们的目光。
合伙共富,打造和美乡村
2023年5月,王山峪村整合杨树清理腾退的土地1200余亩,成立了农销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力乡村振兴合伙人政策招引,吸引杨兴国、杨国超两兄弟发展茶业种植,并注册成立蒙嫂茶业项目,累计种植茶叶近1060亩,并先后聘请省农科院院长朱立贵以及茶叶研究院的多名专家入村指导,签约3名博士,共建农产品产业研究基地,开展专业种植技术讲座,指导各类农作物种植,指导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
依托蒙嫂茶园和原有生态优势,延伸建设东山观光步行区、茶空间民宿、星火营地、蒙嫂茶业研学中心、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基本形成“赏茶、采茶、炒茶、品茶、吃、住、玩”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路线,用茶香带动文旅观光,强链延链补链,实现集茶业研发、休闲采摘、研学教育、餐饮住宿于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雁阵”效应,继而延伸打造岸堤镇四季香峪农文旅品牌。
王山无言
见证着王山峪村蝶变之路
王山峪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
全面腾空发展空间
借力百千工程、“四雁工程”项目建设
变劣势为优势
将生态建设贯穿生产生活始终
进一步活化生态资源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王山峪村的故事正在沂蒙大地广流传
未来的王山峪
还将有无限可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