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稳面、提质、增效”的思路,主抓秋玉米,突出秋洋芋,发展秋红苕,扩种秋大豆,提质秋蔬菜。充分利用大春作物收获后的空闲田地,新植幼龄经果园空行、坡坎平台等耕地资源,新整治的农户承包撂荒耕地,优选适宜品种种类,合理布局。全区发展晚秋粮食作物4.7万亩、蔬菜3.5万亩。 (2)分类技术指导。组织区、乡、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100余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重点抓好秋玉米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套作直播、一次全苗;秋洋芋脱毒早熟良种,深沟高埂、催芽下种、增施有机肥;秋大豆适时早播,开沟排湿;秋红苕深沟高厢,早栽密植。目前,已开展技术培训10场次,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引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 (3)强化示范带动。强化晚秋生产示范片建设,大力开展晚秋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有粮食监测点的乡镇在不影响小春生产情况下重点在监测样方内适当发展。其他各乡镇(街道)建设100亩以上的秋粮示范点,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扩大秋粮播种面积。多途径提高农民群众晚秋生产积极性,充分挖掘晚秋粮食生产潜力,做到宜粮则粮,应种尽种。
相关链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