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做好烟叶主业稳收,立足烟粮协同发展,探索烟粮融合发展模式,为烟农增收、产业振兴蹚出一条新路子。
在保康县歇马镇官斗村800亩连片烟叶基地内,绿油油的烟叶长势正旺。当地烟农正头顶烈日,忙着为粮烟融合套种作物——黄豆锄草。
“在第一个循环路上套种的黄豆,有190亩左右,第二个循环路种植的小香薯,约150亩,第三个区域种植的是黑苦荞,面积大约80亩。以此帮助烟农增收。”保康县歇马镇欧店烟站技术员王兵介绍。
如何既种出好烟,又实现粮食增产,让粮烟协同发展?烟草部门紧紧抓住“稳烟区、稳烟农、稳烟田”基本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紧扣“产业融合,促农增收”主线,不断推进优质烟田保护和利用,走出一条“烟+苦荞”“烟+黄豆”“烟+红薯”的“烟+N”种植新路子,助力烟农增收取得新突破。
“套种黄豆一亩能产200斤左右,按3元一斤算,能增收600元。红薯产量比较高,一亩地最少能收3000斤,按5角一斤算,一亩田能挣1500元。荞麦一亩田收100斤,能增收500元。”王兵说。
以前,每年5月育苗结束后,大棚处于空闲状态。今年为提升产值,当地烟站引导大棚户主种植水果黄瓜、盆栽、西瓜、油葵等经济作物。
目前,保康县3.8万亩烟叶,其中3000亩已完成套种,实现了以烟稳粮,烟农额外增收近百万元。县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烟+N”模式,实现了以烟惠农、以农稳粮,实现粮烟融合、协同发展;人不闲,地不闲,让烟田成为藏粮的良田,且在协同中完成土地自我修复,为稳烟田、保粮田打好土壤基础,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