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供港蔬菜产业:“百年菜乡”的一次弹跳

供港蔬菜产业:“百年菜乡”的一次弹跳

发布时间:2023-07-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玉林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一

      在桂东的崇山峻岭中,贺江蜿蜒而过,奔腾的河水越过大桂山,便进入难得的一片山间平原。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兴华村就这在这片平原上。

      笔直的进村路上,一辆厢式货车平稳向前行驶,穿过绿波荡漾的稻田,穿过接连成片的一架架蔬菜,驶向远方。

      这里是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车里装的蔬菜,将在第二天摆上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

      5月底已是毛节瓜丰收的季节。走进种植户侯慧敏的种植基地,瓜棚上,翠绿的秧叶簇拥着一只只毛茸茸的瓜娃娃,煞是惹人喜爱。忙着采摘的女工全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她们动作娴熟,眼里有尺,摘下盛放在桶里的瓜娃娃像是孪生的。

      “这基地有70多亩,这造全部种的是供港毛节瓜,早上采摘,然后包装、装车,午后1点发车运往东莞润丰蔬菜交易市场,然后再中转,当天就可以运到香港。”侯慧敏说。她一共有3片供港蔬菜基地,每天都会有一车蔬菜运往粤港澳大湾区。

      从2005年开始,侯慧敏就跟着父母在广东帮别人种菜和卖菜,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市场销售经验和客户资源。2013年,侯慧敏返乡创业,她成立合作社,探索特色种植模式,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在家乡的田地上摸爬滚打……经过10年的努力,侯慧敏主导成立的思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已经达到800多亩,主打瓜类、豆类、叶菜等粤港澳热销蔬菜品种,年产值超过300万元。侯慧敏成了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人才,还是带富老乡、振兴乡村的“带头大姐”。

      “一个人富不是富,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侯慧敏说。她将蔬菜种植经验手把手教给周边村民,组织铺门镇蔬菜种植户微信群,开展菜地现场教学,不遗余力地帮助村民销售蔬菜。

      “我种出来的菜,她帮我卖掉,市场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南华村村民魏书炉说,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种一二十亩菜,不仅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在侯慧敏这些种植大户示范带动下,在铺门镇,像魏书炉这样的种植户从2012年的4户增长到2022年的20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也从200多亩增长到3万多亩。附近的仁义、信都,乃至平桂区的鹅塘镇等地也纷纷加入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

      据统计,贺州市八步区蔬菜种植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达12万人,其中,仅八步区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就吸纳了1万多名群众,成为股份农民和职业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侯慧敏在田间地头拍摄短视频宣传推广基地蔬菜

  

  二

      贺州市八步区地处桂东北,毗邻广东,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农产品因而近水楼台先得“粤”。八步区乡村素有种菜习俗,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有“百年菜乡”美誉。

      供港蔬菜种植可以追溯到50年前,长期以来,港澳居民所需蔬菜、肉禽等基本生活物资主要靠内地供应,八步区当时只是小规模的种植,随着香港回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辐射,定位大湾区“菜篮子”的八步区供港蔬菜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期。

      八步区铺门镇东融供港蔬菜基地创建于2011年,主打毛节瓜、菜心、豇豆、豆杯(苗用甜豌豆)、淮山、香芋、叶菜等特色优势蔬菜品种,专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近两年,八步区在“农业东融”上持续发力,实施“设施蔬菜发展“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2021—2023)”,深化“技术和品种引进在湾区、生产加工在八步、销售市场在湾区”的“双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蔬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擦亮“百年菜乡”品牌。

      蔬菜生产走向专业化。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引领,统一生产规划,引导各乡镇调节蔬菜种植品种,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推广引导一般农户采用“稻—菜”轮作模式、解决粮食生产和蔬菜扩种矛盾的同时,引进大湾区龙头农业企业和培育种菜大户,按市场需求,全年全天候专业种植时令蔬菜。

      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稳定蔬菜品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标准化”模式下,统一采购农业生产物资,统一技术标准。制定实施供港豆杯、包心芥菜等8个广西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建立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确保蔬菜品质稳定。目前,八步区16个蔬菜品种获“三品”认证、39个品种获有机食品认证、1个“圳品”认证,11家农业企业获粤港澳大湾蔬菜生产基地认定,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5800亩,示范区销售的蔬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

      叫响“八步生态蔬菜”品牌。好货也得多吆喝,亮相才能被看见。通过积极参与和举办交易会、推介会,八步区优质蔬菜频频亮相;同时,依托本地和大湾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蔬菜运销队伍500多个,在深圳开设“八步生态蔬菜”直营门店,打造基地直送湾区“快捷通道”等,确保一年四季都有20多种时令蔬菜热销大湾区。在“优质生态”品质加持下,八步蔬菜走进了粤港澳,走上了湾区市民餐桌。

  

  工人对采摘的毛节瓜进行分拣包装

  

  三

      2022年,八步区供港蔬菜示范区基地备案面积8470亩,年产蔬菜4万多吨,产值超2亿元,成为广西唯一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广西第一个供粤港澳蔬菜检验检疫备案基地,广西第一个“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广西第一个以供港蔬菜产业为主导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努力走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是一个蓄力弹跳——八步区深耕多年,成功打造供港蔬菜特色产业,富了农民强了乡村,也为各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一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特色产业不是盲目发展的,要与本地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八步区积极利用“百年菜乡”以及毗邻粤港澳等优势,结合自身土地、人工等资源,发展壮大东融供港蔬菜基地,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路子。

      二是培育乡土人才是支撑。人才振兴在五大振兴中位列第二位。八步区成功培育侯慧敏、陈贻水等一批返乡创业本土人才,他们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示范大,带动强,促进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并不断做强做大。

      三是政府服务引导是保障。农村种养产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利润薄等特点,单靠农民自身单打独斗很难成事,需要政府引导。八步区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出台规划政策,引进龙头农业企业,协调企业和种植户统筹做好生产规划、投入模式、技术标准、产品购销等,做好政策、技术、服务支持,主动解决各种难题,久久为功,不断推动“八步生态蔬菜”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引导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产业形成链条是秘诀。围绕供港蔬菜种植培育种植户、做好蔬菜保鲜物流运输、做好产销对接、拓展蔬菜加工、完善农资服务,等等,产业链条逐渐完善,各环节运营平稳有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八步区正复制供港蔬菜种植经验,发展壮大香芋种植全产业链条。

  

  供港蔬菜基地节瓜长势喜人


原文链接:http://nyncj.gxhz.gov.cn/nydt/t167170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