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田间荫蔽,通风不良,利于玉米病虫发生。据5月25日系统调查和5月30日-6月2日大田普查,玉米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小斑病等病虫不同程度发生,请各农户注意检查防治,确保玉米生产丰收。
一、病虫发生情况
1.草地贪夜蛾: 5月25日系统调查,平均为害株率9.3%,幼虫虫口密度3.6头/百株。大田普查,为害株率3.8~7.6%,高的12.3%;幼虫虫口密度为3~12头/百株,高的21头/百株,卵、各龄幼虫均有,呈现世代重叠。
2.玉米螟:大田普查,一般为害株率1.5~4.2%,高的5.7%;一般幼虫虫口密度为0.6~3.6头/百株,高的11头/百株。
3.蚜虫:大田普查,主要发生在已抽雄田块。一般虫株率2.4~10.6%,高的23.7%;有虫株虫口密度一般20~130头/株,最高达360头/株。
4.玉米小斑病:大田普查,一般病株率4.5~8.3%,病叶率1.2~2.8%;最高病株率达13.5%,病叶率4.5%。
5.玉米锈病:大田普查,一般病叶率1.8~4.1%,高的10.2%。
6.纹枯病:大田普查,地势低洼、种植过密、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玉米纹枯病较重。一般病株率0~1.8%,高的3.4%。常年6月份高温多雨,玉米纹枯病发生流行较快。
二、防治意见
1.物理防治
(1)灯诱:有条件的可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
(2)性诱: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可悬挂诱捕器诱杀雄虫,减少交配。
2.化学防治
(1)草地贪夜蛾防治:可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盐等药剂防治。幼虫尚未分散仍聚集为害的,可采取挑治、点喷。
(2)玉米螟防治:可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苦参碱、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盐等药剂防治。
(3)蚜虫防治:可选用噻虫嗪、烯啶虫胺、螺虫乙酯、吡蚜酮等药剂,主要喷施玉米嫩叶、雌穗、雄穗。
(4)玉米小斑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吡唑醚菌酯、甲基托布津、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多菌灵等药剂兑水喷雾。
(5)玉米锈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己唑醇、噻呋酰胺、氟硅唑、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兑水喷雾。
(6)玉米纹枯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戊唑醇、己唑醇、苯甲·嘧菌酯、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兑水喷雾。
三、注意事项
1.玉米喇叭口期对农药较敏感,严禁超浓度,过量使用农药。
2.农药包装废弃物要集中处理,请勿乱丢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