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3年河池市“虫口夺粮”保丰收
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2023年河池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生产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3年4月10日
2023年河池市“虫口夺粮”保丰收
行动方案
为切实组织做好2023年全市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有效遏制水稻“两迁”害虫、水稻纹枯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危害,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保障种植业稳产丰收,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广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3〕5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趋势分析
据植保部门监测及分析预测,2023年我市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达500万亩次,必须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稻纹枯病发生面积286万亩次。其中:稻飞虱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1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76万亩次;水稻螟虫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为宜州、罗城、环江、巴马、都安部分稻区,预计全市发生面积29万亩次(其中二化螟19万亩次、三化螟10万亩次);稻瘟病轻局部中等,主要发生区域为宜州、罗城、环江、金城江、南丹等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历史发病稻区,预计全市发生面积18万亩次;水稻纹枯病中等局部大发生,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全市发生面积63万亩次。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病虫发生面积165万亩次,同比偏重。其中:草地贪夜蛾偏重发生,全市普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次;玉米螟、玉米蚜虫发生程度为中等,预计发生面积玉米螟为15万亩次、玉米蚜虫为45万亩次;玉米纹枯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预计发生面积为35万亩次;玉米大、小斑病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预计发生面积玉米大斑病为12万亩次、玉米小斑病为8万亩次。
此外,局部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蝗虫、粘虫、玉米铁甲虫等灾害性病虫潜在流行暴发的几率较大。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全区春耕生产现场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作用,聚焦种植业“两稳两增两提”重点工作,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严防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二)行动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是统一组织实施粮食作物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191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较上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绿色防控覆盖率再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4%。
三、技术路线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抓早治小、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协同治理。
(一)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虫防控,全力打好早稻、晚稻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治攻坚战。水稻“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在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基础上,早稻防治指标从严,减轻当地危害,减少北迁虫源;强化穗期防控,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减少虫源迁出与当地辗转危害;稻飞虱重点“压前控后”,严防穗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上三叶”(功能叶)。针对水稻螟虫大力推广灌水灭蛹、赤眼蜂生物防治、诱杀成虫压低发生基数,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减少蛀茎危害。针对稻瘟病重在预防、严控流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控苗瘟、叶瘟流行,狠抓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穗瘟流行危害。针对水稻纹枯病重点抓好关键时期防控,常发重发区突出抓好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病害水平扩展增加病株、垂直扩展加重危害。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突出中稻及晚稻前期“治虫防病”,推广应用药剂浸(拌)种、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和“送嫁药”技术,严防暴发流行。同时,密切监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胡麻叶斑病、稻橙叶病、稻蝗、跗线螨、稻瘿蚊等局部突发性、暴发性、灾害性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科学预防和适时应急防治。
(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主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
米蚜、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锈病,兼治、挑治玉米铁甲虫、粘虫等。针对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周年种植区,强化灯诱性诱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及低龄幼虫、科学用药控危害措施,层层阻截,压低虫源、延缓北迁。早春从都安、大化等县开始,按生产进度及虫害发生动态打好以春玉米、夏秋玉米为重点的阻击战,组织开展周年监测,及早防治,发动群众带药侦查,点杀点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层层阻截诱杀成虫。针对玉米螟,大力推行农业防治、理化诱控、放蜂治螟、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综合技术措施,冬春季成虫羽化前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和穗轴(如沤做堆肥等),消灭越冬虫源,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针对玉米蚜在重发区推行种子包衣处理或拌种,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适时施药防治。针对玉米大小斑病,注重科学施肥用水,大喇叭口期结合玉米螟等其他病虫害防控喷施对路药剂,降低后期重发风险。针对玉米纹枯病重点做好健身栽培防病,实行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保护玉米基部、叶鞘。针对玉米锈病重点做好预防控流行,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流行势头,及时喷施药剂预防与控制,严控大面积流行危害。针对玉米铁甲虫以前期药剂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中期挑治幼虫(卵)、后期割叶扫残为辅,在玉米幼苗期越冬代成虫盛发至卵孵化前或卵孵化率达 10%时施药防治。针对粘虫做好日常监测调查,对局部高密度虫情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抓住幼虫低龄期及时防治。
(三)油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针对油菜菌核病落实
开花始盛期药剂预防措施,必要时盛花期再次进行药剂预防。针对油菜蚜虫,在加强苗期和蕾薹期防控、压低发生基数、预防病毒病基础上,角果期对有蚜枝率达到 10%以上的田块,及时喷施药剂防治。针对大豆根腐病突出抓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针对大豆食心虫,通过性诱、食诱、及时喷施对路药剂控制成虫,降低田间幼虫危害程度。针对大豆蚜虫,推行达标防治,在田间卷叶率达 5%以上时及时喷施对路药剂。
(四)果菜茶蔗等绿色防控。在果菜茶蔗等经济作物优势区,突出甘蔗螟虫、橘小实蝇、柑橘红蜘蛛、柑橘木虱、蓟马、小菜蛾、斜纹夜蛾、茶小绿叶蝉等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综合“替、精、统、综”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经济实用、便捷高效、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应用,大幅增加绿色防控实施面积。
四、重点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抓好监测预警工作。各县(区)农业农村植保部门要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周报、突发病虫当日即报及全区主要病虫“五天一报”等信息调度制度,采取系统观测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密切跟踪、按时填报重大病虫发生消长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同时,在加强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大田普查力度和频率,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科学决策、指导防控。同时,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监测治理,推行对症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
(二)抓好统防统治工作。各县(区)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和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服务高效、运作规范、规模适度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切实提升服务组织的装备、技术和服务水平,发挥其防病治虫主力军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统一组织实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 1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重大病虫90万亩次,草地贪夜蛾等玉米重大病虫10万亩次,力争重点区域、关键环节统防统治全覆盖,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按照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50%以上的标准,继续组织指导建设“统防统治百强县”。同时,加快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推广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着力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力争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
(三)抓好绿色防控工作。以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为重点,落实好自治区下达我市的绿色防控基地建设任务,同时实施好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项目,分区域、分作物建设7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或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防效好、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效率。层层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2023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91万亩次,其中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77万亩次、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4万亩次。同时,以豇豆为重点,继续抓好豇豆、芹菜、韭菜“三棵菜”减药控残工作,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四)抓好科学安全用药。在11个县(区)深入开展“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推广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指导生产者科学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坚持达标防治,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组织开展全市“科学认识农药使用”专题宣传,宣传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体系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基层动植
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的精神,继续按照《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自治区党委编办关于印发广西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发〔2022〕118号)有关要求,持续推进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和村级植保员,确保病虫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三)强化资金支持。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下达后,各县(区)要管好用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和自治区财政支农病虫害防控资金,开展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同时,各县(区)要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指导服务。各县(区)农业农村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印发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方案,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严防因农药使用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五)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区)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实施方案。4月上旬,制定印发市级行动方案,科学研判发生趋势,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各县(区)农业农村局于4月中旬前,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报市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种业管理科(农药管理科)和市植保植检站。
(二)及时动员部署。4月—9月,各县(区)因地制宜举办草地贪夜蛾、水稻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1期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培训班1期以上,对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安排,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三)准确会商趋势。全面会商分析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发布病虫情报,市本级全年发布农作物病虫害病虫情报15期以上,指导各县(区)植保部门全年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65期以上。
(四)严格信息报送。3—11月对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实行“五天一报”制度,6—9月对水稻重大病虫、6—8月对蝗虫、1—12月对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实行周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加强调研指导。病虫防控关键时期指派防控指导组,落实分片包干联系指导制度,采取日常联系指导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及时调度粮食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督促并协助各地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
防控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次
序号 | 县(区) | 水稻重大病虫害 | 玉米重大病虫害 | ||
统防统治 | 绿色防控 | 统防统治 | 绿色防控 | ||
1 | 金城江区 | 7 | 6 | 0.5 | 0.5 |
2 | 宜州区 | 20 | 17 | 2 | 3 |
3 | 罗城县 | 14 | 12 | 0.5 | 0.5 |
4 | 环江县 | 12 | 8 | 0.5 | 0.5 |
5 | 南丹县 | 10 | 8.5 | 0.5 | 0.5 |
6 | 天峨县 | 3 | 3 | 1 | 1.5 |
7 | 东兰县 | 6 | 6.5 | 0.5 | 0.5 |
8 | 巴马县 | 4.5 | 4 | 1 | 1.5 |
9 | 凤山县 | 2.5 | 2 | 0.5 | 0.5 |
10 | 都安县 | 7 | 6 | 2 | 3 |
11 | 大化县 | 4 | 4 | 1 | 2 |
小 计 | 90 | 77 | 10 | 14 | |
合 计 | 167 | 24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