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水稻螟虫监测调查,结合历年发生情况、春季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如下:
一、发生预报
1.三化螟:据2月20-27日冬后调查,未发现三化螟幼虫和蛹;测报灯下监测未见三化螟成虫。结合近年三化螟发生情况分析,预计第一代三化螟不发生。
2.二化螟:据2月20-27日冬后调查,二化螟死亡率较低,仅1.45%;越冬残留虫量最高7725头/亩,比上年(7140头/亩)增加8.19%,各类型田加权平均为1415头/亩,比上年(1584头/亩)减少10.67%,基数较高。
根据对二化螟越冬代幼虫发育进度调查和灯诱情况,结合气候和历年的发生特点分析,预计第一代二化螟孵化高峰期为5月5~9日,发生程度3级,发生面积为2.5万亩。
二、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可人工摘除禾苗上的二化螟卵块,降低虫源基数。
2.物理防治:安装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采用性诱捕器引诱二化螟雄蛾,减少交配,降低卵孵化率。
3.化学防治:在二化螟孵化高峰期(5月5~9日),选用阿维·杀虫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三唑磷、毒·辛硫、甲维·茚虫威或甲维·虫螨腈等药剂防治。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防治难度较大,喷药时可添加渗透剂增效,用足药量,喷湿禾苗茎部,注意检查防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