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灵川县基本完成早稻种植,进入早稻大田管理。5月上旬,早稻出叶速度和分蘖速度均较快,这期间发生的分蘖均为低位有效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在5月15日前)。生产管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1.抛栽后及时匀苗、补蔸。秧苗在扎根立苗期间水层保持 2~3厘米,抛秧后3~7天内要勤检查,如有浮苗、缺蔸现象,应及时匀苗、补蔸;对高产攻关田,插秧密度不达标的,要采取临时抛秧加苗等方式,增加种植蔸数,确保每亩有足够的基本苗数,为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2.根据目标产量及时追肥,促低位有效分蘖早发。移栽后5~8天,每亩施尿素和钾肥各5~10公斤,以促进早生快发。
3.科学管水,控制有效分蘖。开好排水沟,在每次灌水前轻露晒田一次,即“浅—湿—干”循环管水方法,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早生快发。当分蘖苗数达到有效穗数的 80% 时(即每亩茎蘖数达到 15万~16万时),排干沟中水及时进行露晒田,做到先露晒后够苗。通过调水晒田控蘖,构建高产群体结构,保障高产亩所需基本苗数在19万~20万苗、有效穗达18万以上。
4.防治虫害。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抓好排水露晒田,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源的滋生。早稻移栽以后,若发现稻杆潜蝇、二化螟、稻象甲等,用溴氰菊酯、阿维·毒死蜱等农药及时防治。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进行集中连片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推广防虫灯、诱捕器、赤眼蜂、稻鸭稻鱼共育等生物防治手段,推进绿色高效环保防控技术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