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我市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我市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05 作者:佚名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稳住农业基本盘 夯实“三农”压舱石

  ——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市委“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2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325.5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2.5元,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南阳市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市农业农村局与西峡县协同发力,成功获得国务院乡村振兴督查激励。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三农”压舱石、稳压器作用更加凸显。

  聚焦“守粮袋子、稳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定保障供给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打造南阳盆地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到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通报激励,“菜篮子”负责制考核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63.4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88.4%。推广吨粮田集成模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62.44万亩,总产量143.11亿斤,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长”,粮食总产连续五年超过140亿斤,实现“19连丰”。畜牧业实现快速发展。以推动两牛项目、牧原新型环保智能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工程等为载体,积极克服疫情及生猪等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等因素,重点支持牧原集团发展生猪全产业链,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稳步增长。蔬菜、油料产能巩固提升。持续开展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聚焦“三链同构、融合发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壮大“五特”经济、发展“八大”集群,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2年9月15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育龙头、优特色、强改革”的乡村产业发展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八大集群77家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1344.88亿元,增长45.3%。30个省级联合体销售总收入1494.75亿元,增长10.1%。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349个,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新争取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8个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99家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成10个“一村九园”物联网实验示范基地。

  聚焦“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为统揽,对标完善、查漏补缺、整改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我市12个创建单位均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省级调研评估。认证绿色食品(有效期内)186个,入驻国家追溯平台生产经营主体1166家。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主体2860家,带证销售鲜活农产品百万余吨。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南召一化性柞蚕”等9个品牌入选省知名农业品牌;“霜月红”冬桃、“伏牛山”猕猴桃2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持续转型

  扎实开展全市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持续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92%以上。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9%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持续推广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暨绿色发展的“内乡模式”,内乡县畜禽粪污全量收集监管利用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在全国示范推广。

  聚焦“深化改革、惠民富民”,农业农村改革动力进一步激活

  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宣传。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75万亩左右,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聚焦“示范先行、全面振兴”,乡村环境更为宜居宜业

  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突出,在2022年省委对2021年度省辖市考核中被评为第一方阵“好”等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效果显著,全省排名第一。持续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活动。

  新时代催进新征程,新使命激发新作为。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新绘就的农业强国宏伟蓝图,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地见效。锚定“保8争9”目标,聚焦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中心”;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两件大事”;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行动”;巩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四项国字号品牌”;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水平提升、“四千五特”集群培育、农业绿色转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五大重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奋力拼争实干 筑牢水利支撑

  ——我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2022年,南阳市水利局迎着党的二十大的暖阳,面对艰巨繁重的水利改革发展重任,站位大局、实干担当,转观念、战疫情、建项目、治河湖、抓节水、抗大旱、重改革、惠民生,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争一流迈出坚实步伐,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以项目为根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掀高潮

  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大机遇,全年实施四水同治项目11类242个,完成投资149亿元,实现“四连增”,其中纳入省级管理的78个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超计划20%,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42.4亿元。汉山水库建设、鸭河口水库清淤扩容等项目提前开工,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15类130多个项目进展顺利,90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2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汛前完成验收。卧龙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在全国终期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唐河县获批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有两个建设县的省辖市。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卧龙区娃娃河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连续三年、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连续四年获全省优秀等次。

  以生态为底色,水生态治理保护持续深化

  以党政负责为核心,不断拓展河长制“四制四化”工作模式,河长制四水同治工作获全省第一。扎实开展丹江口水库“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筑坝拦汊、线下建房、网箱养殖等问题494处,获长江委致信表扬。用好“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强力整治290处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持续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整改“四乱”问题1248处。成立全省首家河湖长学院,为河湖长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平方公里,市水利局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节水为关键,水资源管理更加有力

  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全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全年创建节水型载体329家,保有量达1343家,居全省第一。深化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完成长江流域7.7万眼农灌井登记整改。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全市关停自备井477眼,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全省水权改革试点建设机遇,编制完成《南阳市水权改革试点方案》,与郑州开展南水北调水量交易,与中国水权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完成各行政区水资源确权和取水户确权,积极推进多种形式水量交易。

  以防汛为底线,水旱灾害防御扎实有效

  深入开展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以案促改,大力开展水利系统防汛“查弱项、补短板”行动,“拉网式”查改问题10类701个。完成水毁修复项目573个,助力安全度汛。强化“五预”措施,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2.2万人,完善应急预案、科学分析研判,有效应对4次强降雨过程,守住了“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针对2022年5月、8月严重旱情,2次启动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调度水库放水2.58亿立方米,累计浇灌作物面积2492万亩次,解决1628人临时饮水困难。

  以供水为重点,农村水利成绩斐然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不断打牢农村水利基础。开展农村供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全年查改问题546个,实现动态清零,我市在国家、省后评估中均未出现饮水安全问题。南阳市水利局荣获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全年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解决124个行政村35.65万人水源保障率不高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四化”,规划新建水厂33座,受益人口715.6万人。邓州、唐河、镇平、淅川等县市累计完成投资12.18亿元。加快推进灌区续建改造,鸭河口、引丹、虎山、鹳河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9.84万亩。

  2023年,全市水利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拼发展”作为主旋律。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持续深化“四水同治”,完成年度投资110亿元以上,争取“五连增”。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35亿元以上,按时完成各个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确保把丹江口水库建成省级幸福河湖,建成10条以上市级幸福河湖。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着力打造示范样板。统筹推进五水综改,深化全省水权改革试点建设,2023年与郑州市交易水量2亿立方米,加快白河、唐河流域和鸭河口水库水量分配,以打磨岗灌区为样板,为全省水权改革贡献南阳经验。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夯实各类防汛责任人责任,落实“五预”措施,以山洪灾害防御、南水北调、在建工程等为重点,全面查改风险隐患,细化各级防御预案,完善群测群防体系,确保安全度汛。建强农村水利,加快补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管网和水质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守牢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农村供水“四化”,积极推进鸭河口、引丹等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努力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水保障水支撑。②8

  加强生态建设 促进绿色发展

  ——市林业局工作亮点纷呈

  2022年以来,市林业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绿色崛起 美丽富民”发展主线,认真落实市委“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以林长制为统领,强力推进造林绿化、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林业改革、资源保护等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为南阳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夯实生态支撑。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被河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责任目标考核第一名;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绿化、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林业改革创新等五项工作受到省林业局通报表扬。

  坚持生态为先,营造林任务超额完成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要求和科学绿化实施意见,主攻山区造林,完善平原林网,提升城乡绿化,搞好森林抚育,不断加快营造林步伐。据统计,全市完成营造林148.08万亩,占年度任务140.88万亩的105.1%,其中造林77.96万亩,森林抚育70.12万亩,面积居全省第一。

  坚持项目为王,林业重点工程高效推进

  高标准实施国储林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做到与造林绿化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全市完成国储林新造林14.13万亩,占年度计划11万亩的128.5%。精心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工程。这是我市有史以来争取单笔投资额度最大的造林项目,涉及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四县市,建设规模12.6万亩,总投资3.05亿元。全年共完成营造林12.6万亩,到位资金3.05亿元,打造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样板。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这是我市多年来努力争取且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工程。目前,全市还有100.95万亩石漠化需要治理,分布于淅川、西峡、内乡、南召、镇平、方城、社旗、唐河、邓州、桐柏10个县市,分三年完成治理任务。2022年完成营造林32.01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00%,争取到位资金1.38亿元。

  坚持改革为要,林长制工作加快推进

  创新性制定了以“三化六强化”为主要内容的《南阳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林长巡林、考核考评等制度和部门协同运行机制,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和专(兼)职护林员、技术员、警员、监督员“四长四员”责任,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创新推行“林长+公安局长”“林长+检察长”等“林长+”工作机制,加大涉林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依法治林管林,形成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强大合力。

  坚持富民为本,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卓有成效

  围绕“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大力发展以猕猴桃、软籽石榴、核桃为主的名优经济林果,扩大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2022年,全市新发展经济林2.91万亩,总面积达到438.6万亩。制定出台《南阳市关于扶持“月季倍增计划”的二十条措施》,不断加快以月季为主的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去年新发展花卉苗木4.87万亩,总面积达到58万亩;其中发展月季2.17万亩,总面积达到15.5万亩,月季发展面积全国第一,月季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去年4月28日,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南阳月季花会,节会搭台、经贸唱戏,花会活动共签约项目121个,投资总额1228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南阳市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面积285亩,投资1.3亿元,入库定植月季种质资源3000多份、4.6万株,成为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月季专类种质资源库。同时,成功争取世界月季博览会长期固定举办城市、第21届世界月季大会举办权,提升了南阳及南阳月季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今年4月底,将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中国·南阳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进一步擦亮南阳“中国月季之乡”金字招牌,叫响“南阳月季、香飘五洲”口号。

  坚持保护为重,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加强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核心区和渠首所在地,南阳市既是生态富集区,也是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市林业局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力度,全市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97起,行政处罚407人次,罚款503万元。持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市“防火码”启用率和“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填报率100%;去冬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保持森林防火好的势头。加强病虫害防控,防治面积122.4万亩,防治率达95.8%,有效保护了森林生态资源,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2023年,全市林业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奋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优势,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浓墨重彩绘就大美南阳靓丽底色,奋力谱写新时代南阳绿色发展绚丽篇章!

  破解巩固难题 实现衔接目标

  ——市乡村振兴局交出推进乡村振兴优秀答卷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我市聚焦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创新突破、接续攻坚,深入推进“四查四促”专项行动,创新实施“5+2”联动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交出了一份优秀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南阳答卷”。“南阳脱贫群众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就业保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创收”经验获国务院领导批示;南阳“四查四促”强产业稳就业、固成果促振兴、“校地共建培育职业农民”、“5+2”联动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防线”等创新实践喜获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国家乡村振兴局门户网站等内刊媒体刊播推广。

  一盘棋持续压实责任,头雁领队正航线

  完善体系定责明责。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各级组织全员抓,构建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协同推进的责任体系,持续打造书记市长亲自抓、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抓、社会力量跟进抓的攻坚格局。

  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市委书记、市长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研究谋划、统筹推进,带头联县包村帮户;市领导现场办公、指导推进;县乡扛牢主抓责任,各负其责、责任到人;村级扛牢主干责任,“两委”成员分组划片、干在阵地;部门扛牢指导服务责任,进村宣讲政策、入户开展服务。

  奖惩并举督责问责。把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纳入县乡班子、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评价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台账式清单管理,挂图整改、限时销号。坚持结果导向激励奖励,长期坚持驻村第一书记制度,鼓励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主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

  一条心凝神聚力,精准滴灌固成果

  1550个定点帮扶单位扛牢结对帮扶责任,定向结对、定向帮扶;2033名驻村第一书记、1214个驻村工作队、2336名驻村队员“五天四夜”吃住在村、苦干实干,5万多名结对帮扶责任人、联系人进村入户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凝心聚力精准落实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不辍学、上好学”目标,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机制,发放资助资金4.9亿元、受益79.34万人次。聚焦“能看病、看好病”目标,实现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聚焦“无危房、无隐患”目标,实施1447户农村危房改造,排查、鉴定、整改农村安全隐患房屋7983座。聚焦“有水吃、吃好水”目标,投资8000多万元,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62处,解决104个行政村水源保障率不高问题,受益群众182万人。聚焦“织密网、兜牢底”目标,稳健运营“四集中”机构,集中供养5.58万农村特殊困难群众。

  守正创新筑同心,举旗擂鼓抓衔接

  “部门联动”奏响监测帮扶主旋律。去年以来,南阳市为有效破解部门联动不够、信息共享迟滞、工作推进乏力等难题,立足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探索建立一月一自查、一小结、一核查,一季度一排序、一通报和信息共享、精准帮扶“5+2”联动机制,整合全市及各级卫健、医保等重点行业部门资源优势,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共享动态监测信息,实施快速精准帮扶,实现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四查四促”持续念好联农带农“致富经”。为有效解决衔接资金投向散、帮扶产业发展缓、脱贫人口就业减等难题,南阳市立足工作举措转向依靠发展来解决群众增收,围绕查资金投向促产业培育、查项目运营促联农带农、查培训就业促稳岗增收、查后续管理促效能提升“四查四促”主题,梯次奏响“四查四促”专项行动、深化开展服务提升活动、突破出彩活动“三部曲”,实现衔接资金向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集聚,有力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发展基础,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自我“造血”功能,推动全市巩固脱贫成果在全省创特色、争一流。南阳市创新开展“四查四促”行动的工作经验,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脱贫村“夺旗争星”继续擂战鼓展旌旗。为使全市脱贫村率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南阳市立足工作任务转向五大振兴,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创新开展“夺旗争星”行动。建立“市统筹、县组织、乡实施、村主体”的创建体系,督促县乡村党组织书记落实抓指导、抓培训、抓落实、抓考核的职责任务,形成“四级书记抓创建”的工作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60%的脱贫村争得“三星”、20%的脱贫村争得“四星”。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下一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以拼抢开局、以实干入局,持续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产业增效、就业增收靶向发力,扎实开展资金大争取、项目大开工、稳岗大就业、监测大排查、一线大调研、人员大培训、系统大练兵等“七大”行动,力争以“首季红”打牢“全年红”基础,为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作出乡村振兴部门新贡献。

  核心提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2年,我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粮食安全更加稳固,农业科技蓄势增能,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统筹:王书延 执行:阎亚平 王林胜 王东升 阮红栋 胡志文 文图:高 歌 杨 栋 胡 涛 陈 松 马作军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zwdt/bdxx/55845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