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观区在完善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五措并举,精准施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全面推广“枫桥经验”,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发挥好群众性自治组织、“五老”新乡贤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因地制宜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选取十里铺乡作为试点乡镇,建立“五老”人员信息库,选优配强网格员,积极为群众提供各类政策咨询,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二是积极探索现代乡村治理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推深做实“1551”市域社会治理大观模式,投资3000万元建设“一中心、五系统、N应用”数字化治理大观智慧联动中心,十里铺乡率先在全市建成乡级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村居建立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将森林防火、网格管理、监测帮扶、环境整治、长江禁捕、疫情防控的模块统一纳入系统平台,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三是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实施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聚焦党务村(社区)务工作、集体“三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财政拨付资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及其他重要工作等6个方面,在监督服务事项“基本”清单40项的基础上,补充3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开监督事项,并明确事项办理主体和基层监督单位,做到“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四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整合现有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个。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84%。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戏进万村和农村电影放映活动341场,覆盖农村群众6万余人次。各行政村通过专家授课、交流座谈、答疑释惑等多种形式,共开办乡村振兴夜校20余期。举办好人事迹巡讲活动,受众人员达1.2万余人。截至目前,我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安徽省道德模范2人,“中国好人”4人,“安徽好人”9人,安庆好人260余人。
五是多举措促进乡村移风易俗。研究制定《大观区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大观区农村丧事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各村制定完善“一约四会”,明确办事规范,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讲20余场,发放《“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1500余份,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签订红白喜事操办承诺书200余份、《简办升学宴倡议书》100余份。
六是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实现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成立综治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议26次,与各乡镇、村(社区)签订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8次。构建“1+4”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议和矛盾纠纷排查例会12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0余项,现已全部化解。定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强化重点治安管控,根据警情、治安状况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先后开展3次社会面管控集中清查行动,对黄赌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整治。(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陈昌华)
原文链接:https://nync.anqing.gov.cn/xxfb/xxlb/20025259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