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是一年一度农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目前种植业生产以家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体为基本单元,制定种植计划,确定种植规模,安排种植结构,购置农资,打擂粪土,维修农机具,联系合作伙伴,这是普通农户做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要流转耕地,雇佣劳力和农机具以及农机手,总之春耕备耕一环扣一环已经有序展开。由于去年种植业收成好,农民收入高,预计今年农民种植积极性将继续提高,种植规模继续扩大,从目前的租地费高和耕地吃香就能说明这一点。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种植业情况,并对今年的春耕备耕情况进行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耕地总面积91.2万亩,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玉米、杂粮、油料、旱地蔬菜四大类作物,其中玉米和谷子种植面积为第一、第二,旱地蔬菜和油料为倒数第一、第二,其他杂粮处中游,面积20万亩左右,一年一熟;年化肥施用量2.5-3万吨,地膜1000吨,商品化种子50万亩(包括玉米、谷子、高粱、南瓜、部分杂粮)是农民需要花钱购买的农资,农家肥施用量30-40万吨,部分杂粮和油料常规种子是农民自备;整地施肥3月下旬开始到4月中旬,玉米、谷子、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4月25后开始播种,到10月中旬开始收获,近几年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水平,玉米600-850公斤,谷子400-550公斤,马铃薯1500-2000公斤,杂粮、油料和旱地蔬菜单产水平因年而异,豆类一般150公斤上下、莜麦200上下、糜黍300公斤上下;从价格方面看,总体上是呈逐年上涨趋势,比如玉米(低于20个水分)去年涨到1.3元;农资供应体系,同其他县一样,我县化肥、种子、地膜均是经销商门店经营,没有国营公司,全县农资经营门店20余家,其中县城占一半以上。
二、2023年种植结构预计
2023的种植结构与2022年比较预计变化,玉米22年37万亩,23年将增加到40万亩,原因是玉米价格涨幅较大,同时玉米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种植省工省时,抓苗容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可以说种玉米,既保险又省事,家家能种,人人会种;谷子面积将由22年的16万亩减少到12万亩,原因是由于能种谷子的地方就能种玉米,去年谷子产量和效益都不好,再加上谷子不好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远不如谷子,所以今年农民种植积极性差,其他作物还保持历年的种植面积,所以预计总种植面积仍保持76万亩。
三、农资供应情况
从目前的农资市场看,近几年碳铵、尿素、过磷酸钙等单质肥料基本不用,主要是复合肥,40%以上含量的复合肥进价每吨3000元-3500,销售价3500-4000元,化肥与去年持平;我县需要的商品化种子,谷子(张杂3号、张杂6号)与去年一样,张杂3号85元/亩,张杂6号105元/亩,玉米种子在去年的基础上每亩张5-10元,一般是65-85元/亩,销售价与进价一样每亩涨5-10元,其他种子(高粱、南瓜、縻黍、马铃薯)均需求量小,与去年持平;地膜价格比去年略降,每吨降600-800元,规格(0.006mm*7500mm*5kg)的地膜每吨9400元,零售价50元/卷,目前的农资储备情况是,种子基本上都储备到位,肥料储备月一半以上,正在陆续回货,地膜每年都储备较迟,经销商担心积压和价格变化,总体上是货源充足,一直处于买方市场的大形势,完全可以满足种植需求。
四、春耕备耕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要宣传和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就是合理的茬口搭配,减轻和避免病虫害发生,尽量减少地膜残留和化肥过量带领的污染,社会效益就是要保持我县的特色种植和传统的农时安排和精耕细作农艺措施;二是科学种植与管理,包括优良品质、配方施肥、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应用;三是市场管理和农资执法检查,特别是要严厉打击游商串贩的农资误农行为,确保2023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神池县农业农村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