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交替,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变大,空气湿度减小,日照时间缩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更易存活。在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饲养管理不良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非洲猪瘟、口蹄疫、仔猪腹泻等进入高发期,养殖场户应强化以下关键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临床巡查。增加临床巡查频次,主要观察猪的采食、饮水有无增多或减少;呼吸频率、呼吸姿势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咳嗽、打喷嚏;体温是否正常;眼、鼻有无分泌物、脓液等;耳、四肢皮肤有无颜色变化,有无肿块以及排便、排尿异常情况。发现发病猪只,应立即将病猪移入隔离圈舍,单独饲养,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二是实施精准防治。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多种疫病容易在秋冬季发生和流行。要根据疫病特点,科学采取防治措施。
三是定期清洁消毒。每周对猪场周围道路消毒2~3次,每天对猪场内道路及其环境消毒1次。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进行2~3次带猪消毒。消毒前应做好清洁工作,清除污物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温度低时,可通过延长消毒时间、增加消毒浓度和频率、使用低温消毒剂等措施保证消毒效果。
四是切实防寒保暖。采取防寒保暖措施,确保猪舍温度适宜且基本维持恒定。入冬前,检修门窗、测试锅炉及水暖系统、暖风炉及正压暖风系统、电热板、保温箱、保温灯、电力线路、温控自动开关、发电机等防寒保暖设施设备。开放式猪舍可以覆盖双层塑膜,封堵窗户及多余的通风口,在门口挂棉帘、草帘,防止冷风进入。顶棚保温差、不利于舍内温度提高的猪舍,可在舍内猪床的上方用塑料薄膜、防雨布、木板等材料搭建临时二层棚,同时增加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板、暖风炉等,增加保暖效果。
五是重视通风换气。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要重视通风,保持猪舍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采用窗户进行通风时,两边的窗户不可同时打开,避免形成对流,风速过大,晚上要关闭窗户。采用风机进行通风,水帘的上部进风口不宜打开过大。通风应优先选择在每天正午高温时段,其次选择在喂料时间段。
六是强化饲养管理。在饲料配方中增加能量饲料,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复合酶制剂等物质。冬季可在夜间增加一次喂料,提供清洁饮水,有条件的应提供清洁温水。注意哺乳仔猪的饲养,让仔猪吃好初乳,断奶前要提早补料,逐渐增加饲料的饲喂量;断奶后不宜突然更换饲料,要限制饲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增加日粮中纤维素含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