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粪肥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2022年11月17日,桂林市植物保护站科技特派员张武鸣、黄超艳、周广熊赴兴安县兴安镇指导种粮大户因地制宜,利用冬闲田养鸭,对冬闲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当地种粮大户张一波在水稻收割后,对冬闲田进行翻耕,蓄水养鸭,共养殖麻鸭2500只,预计3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收入可达10万元。鸭子在冬闲田里觅食遗落的稻谷和害虫,节省了饲料成本和农药成本;鸭粪直接排到田里可做有机肥,来年会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节省了化肥成本。冬闲田养鸭,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此提高冬闲田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这也对农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被纳入农业发展战略。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生态循环农业让农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桂林市植物保护站科技特派员指导兴安县种粮大户利用冬闲田养鸭1
桂林市植物保护站科技特派员指导兴安县种粮大户利用冬闲田养鸭2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