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大桥镇嘶马村的荣兰家庭农场可以看到,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一辆辆满载鹅颈白萝卜的货车缓缓驶出,开往浙江的酱菜制作厂。“这批萝卜有两万多斤,今年我们在本地客户的基础上,拓展了省外销售渠道,供不应求。”农场主人孙成东非常开心,这几天正值鹅颈白萝卜丰收季,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因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江都区鹅颈白萝卜种植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全区种植面积已逾万亩,大桥镇是主要产地之一,目前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城市的酱菜加工厂。
“我们农场种了200亩,年产量超过10万斤。”孙成东介绍,去年他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由农场统一规划种植,聘用村民参与田间管理。“这样既解决了农场的用工需求,村民就业也多了条路子,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王立军是嘶马村村民,今年年初,他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给荣兰家庭农场,自己也在农场务工。“我家20亩地,靠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王立军说,土地流转后,家庭年收入增加了3万元。嘶马村党支部副书记周荣表示,通过“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不仅有了土地收入,还能在家门口上班,萝卜种植成了村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鹅颈白萝卜生长期短,9月份种下去,10月份就能收。”忠诚村党支部书记朱军说,不少村民在农田播种冬小麦前的“空窗期”种植萝卜,收获的萝卜直接卖给村里的萝卜腌制加工厂,让土地利用和收益最大化。朱军表示,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给村民种植萝卜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该村萝卜种植面积有100多亩。
“全镇鹅颈白萝卜种了近千亩,亩产量达3000斤左右,亩均效益1500元,这是‘忙里偷闲’的一笔‘外快’!”大桥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促进以产业带动就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江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