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农民调研 > 高温干旱天气对我市农作物影响及建议

高温干旱天气对我市农作物影响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18 作者:佚名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夏玉米:7月初至8月上旬以来,襄阳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无明显有效降水,气候主要表现特点是:高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最高温度≥35℃的天数约25天)。此间正值我市夏玉米散粉吐丝和灌浆结实期,我院玉米团队先后到襄州区、老河口市等夏玉米主产区开展调研,发现持续的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发现,大田生产中普遍存在夏玉米植株叶片失水萎蔫,株高明显受到抑制,果穗变短,穗粒数减少,花粒果穗增多等情况,在无抗旱条件下的田块表现尤为严重。

  我市夏玉米生产中的7月上旬的拔节至7月下旬—8月初抽雄吐丝这段时间,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对水分的要求也达到它一生中的最高峰,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40%,称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若遇干旱常造成玉米雌穗发育缓慢,形成半截穗,穗上部退化,后期秃尖明显,严重时,雌穗发育受阻、败育,形成空杆植株;抽雄前期的干旱,致使雄穗抽出时间推迟,造成授粉不良,形成花粒果穗。若8月下旬再持续干旱,玉米灌浆结实期还会增加籽粒败育率,减少穗粒数,降低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导致粒重降低,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受高温热害后,还可导致其抗逆能力显著降低,对病虫害抵抗力减弱,中后期还应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对此应积极采取以下防范应对措施:一是及时喷灌水;二是人工辅助授粉;三是叶面喷肥或喷施调节剂;四是对于因高温干旱造成绝收地块(比如已呈现大量空秆、畸形穗、小穗等),建议对玉米秸秆及时青贮或及时改种速生蔬菜,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五是后期加强玉米螟、叶斑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的防治。

  棉花:进入7月以来,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近2℃,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成,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气象。特别是8月中旬,这段时间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持续高温热害叠加干旱将对花铃生长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容易导致棉花蕾铃脱落、脱肥早衰。

  8月11日,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别墅研究员带领该所棉花栽培团队成员,市农科院副院长梅汉成带领该院经作所专家,一同来到襄阳棉花生产大市宜城市调研棉花生长现状,指导防范措施。

  在宜城市新华村百亩棉花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省市专家们和宜城农技推广中心人员一起,深入到棉田中间,仔细查看、认真分析,指出受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影响,今年棉花生育进程较往年提前,且生长受阻、蕾铃脱落增多、虫害发生较重等问题,并给予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对有早衰迹象田块(红花到顶),需及时补水补肥,使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2-3次,每7-10天一次,有条件的可放水抗旱,没条件的应加大喷水量,缓解高温干旱危害,以增加铃数、铃重;二是对旺长郁闭田块,及时进行化学调控、打空枝和老叶,增加通风透光,防蕾铃脱落和烂铃;三是及时开展虫害防治。“干生虫湿生病”,要重点防治盲蝽蟓、棉铃虫、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等,所用农药应二次稀释和交替使用。

  茶叶:7月以来,我市出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南漳、保康、谷城大部分茶区日最高气温维持在35℃以上,局部达到40℃左右;谷城五山低海拔茶区8月10日达到43.5℃强高温,加上降雨量偏少,部分茶园茶树已出现茶树重度灼伤和旱害情况。为提高茶树抗高温能力,减少还将持续的高温对茶树的灼伤,确保夏秋茶生产,8月12日-13日,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杨伟带领茶叶团队一行五人到谷城县五山镇部分茶企指导茶园抗旱救灾工作。

  针对玉皇剑茶业公司茶树受害较轻的情况,专家团队认为该公司严格按照茶园周年管理技术进行茶园修剪、施肥管理对减轻灾害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建议茶园注意修剪时机和夏季管理,春茶后及时修剪,及时补充肥料技术措施,夏季适当留采,蓄养树势,高温季节减少田间操作,确保茶树安全越夏和秋茶生产。

  在裕满春茶业公司,专家团队了解到公司主要以生产出口茶为主,由于过度采摘造成树势较差,采摘茶园受害程度较重,重度受害茶园达到60%以上时。我院专家团队给出了相关建议,一是适时进行茶园灌溉。灌溉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9:00之前或下午4:30之后。二是适时合理修剪。对于已经遭受高温干旱危害的茶园,如果仅成熟叶片表现为焦斑,但顶部枝条仍能生长的茶树,不需要修剪,应保持树势,让茶树自行发芽,恢复生长。但对于高温干旱危害特别严重,茶树蓬面出现大量枯死枝条的茶园,则需及时进行修剪,剪去枯死的枝条,同时也要注意修剪程度,一般宜轻不宜重。三是及时喷施植物诱抗剂和科学施肥。当高温干旱天气过后,雨后土壤潮湿时,应及时科学施肥。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scxx/202208/t20220818_289958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