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输送2.7亿立方米水抗旱保灌
8月12日凌晨四点,天还没亮,枣阳市杨垱镇高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书林就从家里出发,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机井泵房去修理抽水电机,因为天一亮,村民张玉成家的玉米地就要浇水。
上午10时许,张书林再次来到泵房查看抽水情况。看到一切正常,他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不远处,就是张玉成家的玉米地,张玉成正在用铁锹挖沟导水,妻子在一旁给他打着下手。张玉成告诉记者:“这可是‘救命水’啊!”
“从夜里出门到现在,已经出了几身汗了。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社区里的4口井为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近7000亩地如今已浇灌了5000多亩。”张书林说。
枣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份以来,该市累计降雨量仅138.4毫米,较历史同期减少近七成。特别是8月份以来持续高温,无有效降水,大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气象干旱。据统计,目前该市总受旱面积达39.59万亩,其中轻旱面积36.09万亩、重旱面积3.5万亩,主要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受旱。
截至目前,枣阳市已累计输送2.7亿余立方米水用于抗旱保灌,其中,市管水库放水1.337亿立方米;石台寺泵站提水2835.5万立方米;大岗坡泵站提水2778.4万立方米;乡镇小型水库和当家堰塘放水5000余万立方米;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调水3500万立方米,1200万立方米用于城乡居民用水,2300万立方米引入河道用于土地灌溉。
为确保全面打赢抗旱保灌硬仗,枣阳市水利部门统筹安排各水管单位,对该市水利系统泵站、渠道等取水输水管道逐一进行检查,确保渠道通畅,水直达田间地头。同时,利用现有水利枢纽和渠道实现跨区域调水近1300万立方米,平衡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枣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陆玉波表示,当前正值水稻等农作物关键用水期,水利部门将紧盯枣阳市抗旱用水需求,全力以赴找水、调水、送水到田间地头。
樊城:农技人员一线指导抗旱保秋收
“今年干旱太严重了,村里组织灌溉和喷洒,最大程度减少了我家的损失。”8月8日上午,樊城区牛首镇上堰村农业种植大户刘海峰在田间忙碌,他家的6亩花生大田慢慢得到水的滋润。上堰村科学调度灌溉用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8月份以来持续高温,加之数月降雨量偏少,导致樊城部分自然村出现堰塘干涸、大面积农作物干旱枯死现象。
8日上午,上堰村二组水稻田里,几名头戴草帽、衣服湿透的村民正在抓紧调试设备、安装水管,从附近堰塘抽水灌溉。上堰村党支部书记吴朦介绍,上堰村有大小30多个堰塘,村里科学配置现有水资源,确保480多户农户的9000多亩农田正常灌溉。
正值大秋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大秋作物正常生长,降低高温干旱带来的影响,樊城区农业局积极应“烤”,从广大农户最急切的需求着手,组织牛首镇、太平店镇农技推广中心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抗旱科学调度,强化作物分类指导,确保农业生产用水所需。一方面,针对水稻孕穗期,指导村民保持田间5至8cm水层,在调节田间小气候的同时,结合防治病虫害做好叶面喷肥,增强植株耐旱性,确保正常结实率;另一方面,针对夏玉米吐丝期出现叶黄造成干旱绝产现象,组织村民对玉米秸秆及时青贮,及时改种速生蔬菜,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进入8月,我们及时下发了《大秋作物抗旱技术指导意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抗旱保秋收,结合不同地块的墒情,进行科学合理灌溉。”牛首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富华介绍,农技员下到田间,指导村民采取中耕除草、去除无效株、喷施微量营养元素和抗旱剂等综合补救措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老河口高新区(李楼镇):干群齐力抗旱情
“多亏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助力,有了这一道水,今年的粮食丰收有望了。”8月10日上午,看着水哗哗地流入自家农田,老河口高新区(李楼镇)黄龙庙村的种粮大户徐长久露出了笑容。
徐长久告诉记者,今年他的秋粮种植面积有4000余亩,自入夏播种以来,老河口降雨偏少且持续高温,致使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不容乐观,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经过持续抗旱,总算把苗子保了下来。眼看秋收在即,可连续高温天气让即将到手的收成有可能落空。”徐长久说,特别是玉米和高粱到了生长的关键时期,急需一次透墒水。可水从哪儿来,他一时急得直上火。无奈之下,他到镇政府寻求帮助。
“在接到徐长久的反映后,我立即和镇农水站负责人实地察看,决定从附近的杨山水库一库调水。”李楼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延辉说,经过镇农水站与市水利部门联系,调水于8月4日启动。
“这道‘关键水’一浇,预计今年我的合作社粮食可增产400万斤。”徐长久说。
据了解,针对今年严峻的旱情,高新区(李楼镇)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科学调度抗旱用水,确保秋粮稳产和粮食安全。截至目前,高新区(李楼镇)2000多亩秋粮得到了有效灌溉,占全镇秋粮面积的70%。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