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西峰区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产业振兴

西峰区全力推进农业农村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西峰区农业农村局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为统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稳产保供两条底线,坚持“保粮、扩畜、提果、增菜”的工作要求,紧盯年度目标,统筹研究 谋划,全力抓促落实,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工作有效推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决抗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制定《西峰区2022年粮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切实抓好全区粮食种植任务落实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粮食复种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切实将面积、产量分解到农户,地块,保障面积、产量双稳定。加大田间管理,推广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地膜减量增效等旱作农业实用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认真做好8.81万亩夏粮收获归仓的同时,抢抓近期降水的有利条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抓紧开展抢墒复种。截至目前,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42万亩,其中,夏粮8.81万亩,秋粮21.11万亩(单作玉米19.08万亩,其他作物12.3万亩),完成复种3.5万亩,占全年任务35.5万亩的94.14%,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6.12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

  大力实施玉米、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全区7个乡镇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百亩示范点13个,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发放大豆籽种2.5万公斤,除草剂1300公斤。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368.52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02万亩,单作玉米19.09万亩,发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推模式(“2+3模式”)专用播种机38台。

  全力做好农业基础工作。一是勤指导,全力做好田间管理。指导乡镇分区域、分品种成立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看地情、查墒情、分析病虫情,根据不同区域分类制定促壮保苗措施,落实好划锄保墒、追施肥料、除草防病、防自然灾害等田间管理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对耕地内的废旧农膜和小麦秸秆进行清理,对准备耕种的土地进行整理,确保达到冬小麦耕种条件。二是勤调度,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为准确掌握农资需求量、库存量、调运量和价格信息,积极协调各农资经销网点,做好种子、化肥、农膜及农药等生产物资的调运和储备,确保农资不断档、不脱销。截至目前,全区150多家农资经营户,调运储备各类化肥0.65万吨,有机肥0.82万吨,农膜350吨,农药50吨,种子1706吨,通过书面审查和实地核查,累计办理发放149张农药经营许可证。各类农资均可满足全区农业生产需求。三是重监管,确保农资市场稳定。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整治,对全区农资门店的经营行为和经营品种进行“拉网式”检查,紧盯重点农时、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检测工作,严格监控农资价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满足生产需求,维护农民利益。出动检查人员290多人次,检查农资门店(企业)、种子生产企业销售门店和养殖屠宰企业(合作社)190多家次,排查农业机械390台次,巡查农产品生产主体20家次,填写《执法检查记录表》240余份,查处10家不规范农药经营企业,5家不规范兽药经营企业,20台隐患农业机械,检出不合格肉品53.82吨,检出病害畜禽62头(只、羽),并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坚持以区级监督抽查,乡镇速测筛查,企业产品上市必检的工作机制开展主要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区级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546样(次),完成110%,定量检测蔬菜水果67个样(次),均未发现安全隐患。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持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严格管控土地用途。分类明确耕地用途,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料和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为进一步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制定印发了《致全区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西峰区关于严禁耕地撂荒和加强粮食生产的公告》,并通过会议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粮食耕种意识,引导农户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栽植绿化苗木进行清理移栽,恢复粮食生产,配合林草部门开展苗木占用耕地问题整治,已完成苗林腾退1.404万亩,复耕种植粮食1.2万亩。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省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求,加强项目日常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各年度建设任务。其中,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227万元,涉及什社乡、后官寨镇建设任务1万亩。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正在委托区审计局对该项目进行资金审计,申请市农业农村局对该项目进行全面验收。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2160万元;建设任务1.8万亩在温泉镇实施,已完成建设任务1.65万亩,完成90%,下剩机械深松任务待秋收后即可完成,并提请市级部门验收。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在彭原镇上何、义门、芦子渠3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该项目于5月6日在区交易中心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已建设2100亩,完成投资252万,预计10月份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大力开展撂荒地专项清理整治。对照国土“三调”未耕种图斑,以乡镇为主体,村组为单位,全面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省、市共反馈“三调”未耕种图斑2.478万亩,经核实比对后需整治撂荒地面积7237.55亩,目前,通过落实“五项措施”(宣传引导自觉种、落实政策推动种、土地流转代替种、改善条件保障种、科技助农引领种),现已完成整治7237.55(其中,2022年完成整治2307.8),整治完成率达到100%。

  加大“大棚房”摸排力度。按照“大棚房”问题再次“回头看”工作要求,聚焦排查整治范围的三类问题,按照“逢园必进、逢棚必进、不留空当、不留死角”的原则,结合疑似图斑、设施农业备案信息、“国土云”等,对全区所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联栋塑料大棚、智能温室、养殖场房等农业设施及配套设施用地及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台账式排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各类种养农业设施31510个2.56万亩,未发现“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

  三、坚决牢守返贫底线,产业帮扶稳固拓展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落实防止返贫产业帮扶措施。目前共计投入中央、省级衔接乡村振兴资金共计2075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11531.9万元,占到区财政衔接总资金的55.57%。其中用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共计8397万元,占用于产业方面衔接总资金的72.81%。其中用于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及联农带农机制;黑木耳、肉兔养殖、肖金蔬菜基地提质改造、肖显2400头种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共计1840万元;发展果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共计2043万元;产业配套项目包含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蔬菜绿色防控和动物防疫检测体系建设共计1054万元;产业振兴人才培训项目共计99万元;示范村建设244万元。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引导监测户发展种养产业,增强监测户产业发展能力,对发展养殖产业的监测户按3000元/户标准补助,对发展种植业、小家禽的按2000元/户标准补助,共计补助资金20万元,资助罗杭村羊粪肥料24吨发展种植产业,组织46名蔬菜种植大户、蔬菜合作社社员赴山东寿光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帮助24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返岗就业,持续增加边缘户和监测户收入,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切实强化到户入股资金接续使用管理。全面开展到户入股资金使用及分红落实情况排查,督促协议到期但尚未落实分红的入股企业、合作社按期兑现分红;全区21个农业企业和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纳扶持产业入股资金1.52亿元,涉及脱贫户5230户,边缘户57户,村集体97个,按照5%-8%的比例分红,应分红2149.03万元,实际分红2088.9万元,7个承接主体下欠分红60.13万元。2022年3月份肖金宏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退出部分承接资金,肖金镇昌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肖金镇庆阳正旺良种鸡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承接扶贫资金,涉及资金57.16万元。按照西峰区农业农村局下发《关于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配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承接主体与脱贫户签订入股协议到期后,双方愿意续签合同,继续入股配股,7个乡镇共签经营主体51个,续签户数2651户,涉及资金1623.08万元。对未按期向农户或村集体分红的资金承接主体,根据《西峰区产业扶持带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西审农调报〔2022〕1号)要求,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农经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查。

  四、打造产业集群,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果畜循环”的总体思路,按照三年倍增计划要求,助推生猪、苹果、瓜菜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发展,实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畜禽产业,以打造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与正大集团合作,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延长壮大产业链两端,构建循环链,提升价值链。同时,因场施策、精准衔接、加大支持,督促已建成规模养殖场全部满产达产,并积极协调再建生猪项目建设进度,保障我区生猪产能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全区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10.6、8.23万头,分别占任务的89.8%、55.6%。同时,指导肉牛、肉羊、肉鸡(蛋)规模化发展,存栏分别达到0.66、13.33、32.9万头(只),占任务的110%、95.2%、94%;出栏分别达0.17、3.42、13.51万头(只),占任务的56.7%、45.6%、54%,肉蛋奶产量达8465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97亿元。果产业,按照“抓改造、巩规模、抓管理、增效益”的总体目标,对全区“老、旧、残”果园采取“挖、改、换”“双减”“双增”等技术措施,改造成为品种好、产量高、品质佳的优质高效果园,目前已完成老旧果园改造1万亩,占任务的100%;利用非基本农田的山地栽植果园500亩。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次数,采取生物防控手段,增加有机肥使用量,目前已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1万亩,绿色食品认证300吨,申请市级标准园建设两处,其中董志镇居立农业400亩,董志镇袁氏果业600亩,确保今年果品商品果率达到87%以上,优果率达75%以上。加快果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在董志镇居立果业、董志镇袁氏果业、温泉镇刘店村组建苹果专业化服务队3个,成立西峰区春顺源果业生产技术协会,定期对周边的果业合作社及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依托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搭建各类防灾减灾设施,完成防雹网建设600亩。同时,加大果蔬保鲜库库存果品销售力度,已累计销售库存苹果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实现樱桃产量2375吨,产值5700万元。瓜菜产业,围绕蔬菜稳产保供目标,按照“持续巩固‘一园两川’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塬面蔬菜产业发展,大力推动食用菌新型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全区瓜菜产业新布局,截至目前,全区瓜菜生产面积8.81万亩,占任务的95.8%,其中:瓜类2.02万亩,完成任务1.1万亩的183.6%;设施蔬菜面积2.2万亩(日光温室0.7万亩、塑料大棚1.5万亩),完成任务的100%。瓜菜总产量约9.6万吨,产值2.5亿元。巩固“一园两川”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肖金设施蔬菜基地1073座日光温室已全面启动生产,已上市销售331座,育苗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两川”共搭建钢架大棚1586座。鼓励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建百亩以上露地蔬菜基地7处(董志镇陈户村、肖金镇左咀村、显胜乡蒲河村、温泉镇刘家店村、什社乡李岭村、彭原镇鄢旗坳村)和百亩马铃薯基地2处(后官寨孔塬村、什社乡新庄村),占任务的100%;新建什社乡百亩李岭村设施蔬菜基地,建成单栋钢架大棚41座,四连栋2000㎡钢架大棚1座,目前已全面投入生产,部分蔬菜已上市销售;新建董志镇罗杭村番茄大棚37座,已定植生产。后官寨镇东坪村52座食用菌大棚已启动生产;已开工建设温泉镇刘店村、后官寨镇司官寨村食用菌绿色标准化基地,分别新建香菇生产大棚6座和10座,带动全区食用菌生产菌棒数达到80.5万棒,上半年产量1280吨。同时,围绕育苗、生产、销售等环节,通过“内引外培”,招引山东寿光鸿帝蔬菜有限公司,签订育苗和收购协议,与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彭原镇鄢旗坳村建设黑木耳种植基地1处,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龙头企业引培;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1+7”实施方案,(生猪、瓜菜、果业)积极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产业链、价值链、循环链三链同构,围绕蔬菜育苗、食用菌生产、饲草加工、苹果仓储等方面,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彭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黑木耳种植基地,已完成前期建设规划和图纸设计工作。生猪产业园建设;以“331+”产业发展模式为基本思路和构架,突出正大龙头引领,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着力建设集生猪繁育、育肥、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其中续建庆阳正大集团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项目、西峰区彭原鄢旗坳1.12万头观光育肥场目、庆阳正大集团温泉齐楼1.12万头育肥场;新建庆阳正大集团肖金胡同1.12万头育肥场、庆阳正大集团年产18万吨标准化猪饲料加工厂,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3678万元,续建项目已复工建设,以正在建设的正大食品加工厂为依托,以彭原镇产业发展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余乡镇种养专业村(合作社,基地、场)产业发展,加快绿色标准化种养、加工物流、科技信息创新、综合管理服务保障“四大功能区”建设。通过完善现有生猪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健全种猪繁育体系,创新标准化生产技术,结合信息化建设,实现生猪产业从繁殖、育肥、加工、污粪处理到农业种植循环发展。

  做好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持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按照有种养基地、有良种供给、有农业机械、有产销订单、有储藏或加工场地“五要素”办实办好合作社,全区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稳定达到75%以上。已培育家庭农场22个,其中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2个;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个,已全部完成创建。

  推进农业保险承保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农业保险承保进度要求,督促各保险承保机构按时完成任务,截至目前,苹果保险完成3.60万亩,占计划3.5万亩的103.11%;玉米保险完成6.83万亩,占计划4万亩的170.7%;樱桃保险完成2134亩,占计划2000亩的106.95%;完成肉牛1508只、肉羊5858只、育肥猪17772头、鸡12000羽、能繁母猪4360头,分别占计划的100.53%、53.25%、26.14%、60%、31.14%。

  五、全面聚焦户厕改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向好

  我区紧盯省、市下达的8800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按照“必须入院、提倡入室”和“整村推进、一户一厕”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严格改厕标准规范,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卫生健康局联合制定印发了《2022年西峰区农村“厕所革命”户厕改造实施方案》,确定了22个整村推进村,对各乡镇分解下达了改厕任务,目前已完成6930户,完成率78.75%。同时,按照省市安排的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工作有关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限期完成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各乡镇对2019—2021年区级验收反馈的不合格户以及乡镇自查反馈的963户问题户厕,已全部整改完成。持续拓展提高村庄清洁行动标准,深化“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内容,累计发动群众参与3.2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550吨、积存垃圾38吨,清理村内沟渠136公里、水塘15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16吨,清理拆除乱搭乱建以及废弃厂房棚舍等105处,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231处。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活力有效释放

  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村、组进一步完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督促集体经济组织到指定银行开设对公账户,建立健全会计账套。采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合作模式。由西峰区政府搭桥、庆阳邮政储蓄银行投资、北京中农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投资265万元,建成了区、乡(镇、街办)、村三级“西峰区农经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基础设施、办公设备、管理软件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争取建成区、乡、村三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体系,实现农村集体产权上市交易。对产改基础数据及时录入国家、省“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并对省级反馈国家产改系统中关于西峰区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针对国家、省市反馈的涉及西峰区问题,制定下发了《西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建立了《西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台账》,对存在问题对标对表,举一反三,逐项进行整改销号,目前,所有反馈问题以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持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功能,利用村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要素,找准符合本村组实际发展的经营模式,激发集体成员劳动活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带动服务群众的能力。确保全区10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保持在2万元以上,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严格落实宅基地管理制度。印发《关于印发<西峰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风貌管控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区委办发〔2022〕11号),进一步规范了宅基地审批管理及农宅风貌管控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宅基地申请1255起,新建宅基地审批3宗,翻修老旧农宅审批553宗;对全区17宗乱占耕地修建农宅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进、督促。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9处,下剩8处,其中董志镇5处、后官寨镇2处、彭原镇1处,正在按要求积极整改。第一季度共受理宅基地有关信访案件2起,目前均已结案,信访案件化解率100%。

  


原文链接:http://nync.zgqingyang.gov.cn/xwzx/gzdt/bsny/content_22219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