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7月8日,市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召开了由县区植保站站长、测报负责人及市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参加的夏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与会人员交流了当前主要病虫发生实况,结合历史数据、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对全市夏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防治技术意见等进行分析会商,对夏秋季水稻病虫害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一致认为:2022年全市夏秋季水稻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中等至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水稻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有中等以上流行风险。
二、预报依据
(一)稻飞虱
1.发生趋势:预计四(2)代轻发生,五(3)代、六(4)代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0万亩次。
2.预报依据:
①灯下前期迁入虫量总体高于上年,但低于近三年均值。含山县、和县、当涂灯下迁入主峰在6月26-30日,与上年相近,主峰1-2个,但峰值不明显。截至7月8日含山县、和县、当涂单灯累计诱虫量分别为326头、4头和23头,含山比2021年同期+34.9%,比近三年同期均值+18.3%,当涂比2021年同期-96.32%,比近三年同期均值-94.16%(见表1、2)。
表1 截至7月8日灯诱稻飞虱累计虫量统计表
县(区) | 至7月8日 灯下累计诱虫量 | 累计诱虫量褐飞虱占% | 比2021年值±% | 比近3年均值±% | ||
累计诱虫量 | 褐飞虱占% | 累计诱虫量 | 褐飞虱占% | |||
含山 | 326 | 0 | 34.9 | 18.3 | ||
和县 | 4 | 0 | 2021年为0 | -82.4 | | |
当涂 | 23 | 26.09 | -96.32 | -65.08 | -94.16 | -60.14 |
表2 截至7月8日稻飞虱迁入情况统计表
县(区) | 灯下成虫主峰日(月/日) | 主峰日诱虫量 | ||||
1峰 | 2峰 | 3峰 | 1峰 | 2峰 | 3峰 | |
白/褐 | 白/褐 | 白/褐 | ||||
含山 | 6/26/ | 7/4/ | 12/0 | 32/0 | ||
和县 | 6/30 | 4/0 | ||||
当涂 | 6/29 | 8/4 |
②田间虫量总体比上年及近年同期偏低,卵量部分地区偏高。各站近期调查,田间百丛虫量平均22-87.5头,和县、当涂分别比2021年同期-31.9%、-57.93%;比近三年同期-55.1%、-61.68%。和县近期剥查百丛卵量为720粒,比2021年同期+306.8%,比近三年同期+41.5%,后期随着卵孵化,田间虫量将快速上升;含山、当涂未查见(见表3)。
表3 近期单季稻田稻飞虱发生情况统计表
县别 | 平均百丛虫量 | 田间百丛卵量 | 2022年白背飞虱 所占比例% | 2022年褐飞虱所占比例% | ||||
2022年 | 比2021 年±% | 比近3年 均值±% | 2022年 | 比2021 年±% | 比近3年 均值±% | |||
含山 | 22 | 46.7 | 10 | 0 | 2021年为0 | - | 100 | - |
和县 | 65 | -31.9 | -55.1 | 720 | 306.8 | 41.5 | - | - |
当涂 | 87.5 | -57.93 | -61.68 | 0 | - | - | - | - |
③未来气候条件对稻飞虱发生无不利影响。据省市气象预报,7月-8月我市降雨量较常年偏少,影响的台风1-2个,与常年接近,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以上,月极端最高气温全省37.0~39.0℃,预计7月下旬影响我市的有1次明显的降水过程(7月24-26日)。降水过程和台风、对流天气有利稻飞虱迁入为害。
④寄主对稻飞虱发生较为有利:稻飞虱发生期间水稻分别处于分蘖、孕穗至灌浆期,食料丰富、营养条件好,寄主条件有利稻飞虱发生危害。褐飞虱具有暴发性、隐蔽性和毁灭性的特点,适宜条件促使种群繁殖速率加快,极易暴发为害。如用药不对路或漏治田块后期将加重发生。
(二)稻纵卷叶螟
1. 发生趋势:预计四(2)代轻发生,五(3)代、六(4)代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
2. 预报依据:
①迁入蛾量,田间虫、卵量均较低。7月4日,含山、当涂田间赶蛾未发现,7月7日,和县平均田间亩蛾量3.7头,比2021年同期-66.7%、比近三年同期-97.3%,成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30日,仅1次且峰值不明显(见表4、表5)。
表4 稻纵卷叶螟迁入峰及蛾量统计表
站名 | 田间成虫高峰 (月/日) | 田间峰蛾量 (头/亩) | 7月8日前后 | ||||
平均亩蛾量(头) | 平均亩蛾量比2021年±% | 平均亩蛾量比近3年均值±% | |||||
1峰 | 2峰 | 1峰 | 2峰 | ||||
含山 | / | / | 0 | ||||
和县 | 6/30 | 2 | 3.7 | -66.7 | -97.3 | ||
当涂 | / | / | 0 |
表5 近期稻纵卷叶螟田间虫、卵量统计表
站名 | 田间卵量 | 田间虫量 | ||||
百丛卵量(粒) | 比2021年±% | 比近3年均值±% | 百丛虫量(头) | 比2021年±% | 比近3年均值±% | |
含山 | 0 | | 0 | | | |
和县 | 0 | 2.5 | 177 | -60.3 | ||
当涂 | 0 | 0 | |
田间百丛虫量,含山、当涂均未调查到;和县百丛虫量为3.7头,比2021年同期-66.7%,比近三年同期-97.3%。百丛卵量调查百丛卵量均未见。
②食料条件、气候条件对稻纵卷叶螟发生无不利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水稻处于分蘖至孕穗、灌浆期,植株嫩绿、营养条件好,有利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8月中下旬,长势嫩绿中迟熟单季稻田块易受集中取食为害。
据省市气象预报(见前述),气候条件仍利于稻纵卷叶螟继续补充迁入,但高温天气对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存活将不利。
(三)二化螟
1. 发生趋势:预计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卵孵高峰期7月下旬;三代二化螟中等发生,部分地区、部分栽插期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5万亩。
2. 预报依据:
①一代亩残留虫量、灯诱蛾量远高于去年和近年同期。7月4-7日各站剥查一代二化螟亩残留虫量91.25-972头(含山测报点水稻为再生稻,一代二化螟数量偏大),含山、和县、当涂分别比2021年同期均值1.04%、831.27%、508.33%,比近三年同期均值35.1%、39.7%、120.77%;截止7月8日,各县灯诱蛾量明显高于去年,一代二化螟累计诱蛾量15-466头,含山、和县、当涂分别比2021年同期均值71.3%、466.7%、100%,比近三年同期均值+375.5%、-68.8%、114.29%(见表6)。
表6 一代二化螟残虫量及诱蛾情况表
县(区)名 | 至7月8日一代累计诱蛾量(头) | 与2021年相比±% | 比前三年同期均值±% | 一代亩残虫量(头) | 与2021年相比±% | 比前三年同期均值±% | 预计二代卵孵高峰期 |
含山 | 466 | 71.3 | 375.5 | 972 | 1.04 | 35.1 | 7/29-8/1 |
和县 | 34 | 466.7 | -68.8 | 621.1 | 831.2 | 39.7 | 7/22-7/27 |
当涂 | 15 | 100 | 114.29 | 91.25 | 508.33 | 120.77 | 7月下旬 |
②食料丰富。由于本地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十分有利于一代二化螟发生危害,二、三代低龄幼虫期处于水稻稻分蘖至孕穗期,营养条件好,且二化螟发生历期长,有利于二化螟钻蛀和转株为害。在一些混栽稻区,部分长势好的插花田易受三代二化螟集中为害。
③气候条件有利其发生危害。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盛夏高温日数偏多,加上前期梅雨季节降雨偏少有利二化螟转株危害。
(四)稻瘟病
1. 发生趋势:预计中籼稻中等偏轻发生流行,粳糯稻感病品种偏重发生流行,发生面积约4万亩次。
2. 预报依据:
①菌源充足。前期稻叶瘟在部分感病品种上已有发生,部分田块发生偏重。
②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寄主条件有利。目前我市种植的部分两系杂交稻、粳糯稻对稻瘟病抗性差,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为40%以上。
③气候条件不利其流行。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温少雨天气对病害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破口抽穗期遇降水天气将有利其流行。
(五)稻曲病
1. 发生趋势:预计中籼稻中等发生流行,粳糯稻偏重发生流行,发生面积约30万亩次。
2. 预报依据:
①菌源充足。稻曲病近年在水稻普遍发生,加之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大,有利于菌源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②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目前我市种植的两系杂交稻和粳糯稻大多不抗稻曲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在85%以上,为稻曲病发生流行提供了适宜的寄主条件,利于发生流行。
③高肥水栽培有利发病,防治难度大。近年来随着规模种植的扩大,高肥高产栽培模式的推广,水稻种植密度高,田间郁闭,有利于稻曲病发生、危害。稻曲病关键在于适期喷药预防,发病后治疗效果差,加大了控病难度。
④气候条件不利其流行。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温少雨天气对病害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敏感生育期如遭遇阴雨天气,有利稻曲病发生,病害流行风险大。
(六)水稻纹枯病
1. 发生趋势:预计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10万亩。
2. 预报依据:
①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市水稻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呈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田间菌源充足。
②目前田间调查轻发。各站7月4-7调查水稻纹枯病平均丛率0-6.5%;平均病株率0-1.3%;病丛率、病株率含山高于去年,和县低于去年和近三年同期均值,当涂未调查到(见表7),但随着后期温度升高,稻株封行,纹枯病将快速发生。
表7 7月中旬单季稻纹枯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县(区) | 平均病丛率(%) | 平均病株率(%) | ||||
2022年 | 比2021年同期值±% | 比近三年同期均值±% | 2022年 | 比2021年同期值±% | 比近三年同期均值±% | |
含山 | 2.8 | 16.67 | -8.6 | 0.45 | 60.7 | 1.62 |
和县 | 6.5 | -69.4 | -52.9 | 1.3 | -84.9 | -71.1 |
当涂 | 0 | -100 | -100 | 0 | -100 | -100 |
③寄主和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发病。目前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组合)多不抗病,当前单季稻大部分处于分蘖期,田间郁闭,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快速扩展蔓延。直播稻、机插秧部分田块密度过大,高温高湿的小气候加重了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阶段性降水和高温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快速扩展。
三、防治技术意见
(一)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具体目标: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至孕穗期控制在 1000头以下,穗期控制在15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下,孕穗期控制在10%以下;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2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
(二)关键技术措施
(1)明确防治策略和重点
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水稻病虫管理总原则,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中心,以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要突出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为重点,兼顾细菌性病害等其它病虫害防治。
(2)推广绿色防控
要科学管理肥水,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灌水灭蛹等技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要积极推广理化诱杀、生物控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生物防治:稻飞虱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二化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多杀霉素、印楝素等;稻瘟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稻曲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等;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
(3)把握关键时期实施总体防治
单季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当地不同病虫发生种类,于主害期或易感病虫敏感生育阶段实施总体防治,从而达到治主兼次、一防多治和节本增效的防治效果。
夏秋季水稻病虫害重点要抓住关键时期开展总体防治: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一季中稻田主治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稻曲病及感病品种穗颈瘟,兼治大螟,查治稻纵卷叶螟、细菌性病害;单季晚稻田主治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兼治稻纵卷叶螟。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单、双晚田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
适期预防穗期“两病”:要根据水稻生育进程,稻曲病于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稻穗瘟于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如遇阴雨天气,第一次防治7-10天后进行补治。
(4)实行达标防治
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分蘖期二化螟枯鞘丛率8% - 10% 或枯鞘株率3%。纹枯病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的田块。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稻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5)选准对路农药
稻飞虱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酰胺、醚菊酯、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
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大田防治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为低龄幼虫高峰期。可选用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药剂。
二代二化螟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等,兼治大螟。
穗瘟病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可选用氟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
纹枯病防治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烯肟·戊唑醇、氟环唑等,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
细菌性条斑病防治可选用噻唑锌、中生菌素、噻森铜、噻菌铜、琥胶肥酸铜、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施药间隔期7天左右,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
(6)规范用药技术
①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②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③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④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
⑤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根据不同类型田相应防治对象合理选用上述药剂;按推荐用量,亩用药液量常规防治30升,植保无人机防治1-2升,细水均匀喷雾,同时田间保持一定水层5天以上。
⑥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要添加沉降剂,在无风或微风天气下使用,防止药剂漂移至其它作物,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施药前要做好告示。
⑦高温期间施药要在早10点前,下午4点后,防止高温中毒事故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nyncj.mas.gov.cn/nyyw/tzgg/20023154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