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市民朋友们:
清明新风尚,文明寄哀思。值此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殡葬新风,营造“绿色清明,文明祭扫”的良好氛围,确保度过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的清明节,提出如下倡议:
一、严防疫情,安全祭扫。清明期间全市所有殡仪馆(骨灰堂)、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有序对外开放祭扫服务。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在疫情防控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预约”、“限流”、“错峰”的方式合理安排祭扫人员,建议每个家庭不超过2人。对参加祭扫的人员严格执行“二码联查”制度、测量体温、配戴口罩,符合有关疫情要求方可进入。春季乃火灾多发时期,清明祭扫请勿携带火种上山,不焚烧纸钱、不燃放鞭炮;倡导使用鲜花、丝带,代替火烛、纸钱。
二、绿色清明,文明祭扫。倡导广大群众通过家庭悼念、网络祭祀、踏青的形式,怀念逝者、寄托哀思,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变实地实物祭扫为注重精神传承,营造文明祭扫的社会氛围。
三、节约资源,生态安葬。严禁修建硬化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积极推广花坛葬、树葬、海葬,倡导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四、厚养薄葬,节俭治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离世祭祀不攀比。倡导从俭办丧、节俭祭扫,不搞封建迷信,摈弃陈规陋习,反对奢靡之风。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革除鄙俗陋习,倡导移风易俗,自觉文明低碳祭扫,携手为建设“六新河池”贡献力量。
河池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宣)
2022年3月15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