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空中”育秧苗

“空中”育秧苗

发布时间:2022-04-09 作者:佚名 来源: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从上到下15层,水稻秧苗长在了“空中”。随着链条转动,层层秧苗可以从上到下循环变动位置。这是在光山县罗陈乡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看到的稀罕景象。

  合作社理事长刘正礼介绍,这个水稻育秧工厂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是全省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全年能育秧上百万盘,可满足4万亩稻田的种植需求。

  刘正礼是当地的种田能手,2012年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如今流转土地5600多亩种水稻,秧苗需要量大。为此,他每年都要拿出20亩地育苗,但仅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方面秧苗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育秧的耕地面积难以扩大,怎么办?得知市场新推出智能育秧设备后,刘正礼毫不犹豫,投巨资购买设备,建设了育秧工厂。

  与传统育秧相比,这个工厂有哪些优势?

  首先,节省耕地。刘正礼说,工厂占地8亩,可育出种植4万亩的秧苗。如果放在平地育苗,一亩地育出种植100亩的苗,4万亩苗至少要占用400亩地。

  其次,秧苗长得壮,质量好。育苗工厂温度、湿度都是可控的,每个苗床都有传感器,监测的各类数据能及时汇集到电子屏上,工作人员能根据秧苗长势和环境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调整。

  再次,秧苗都是穴盘育苗,适合机械插秧。为配合机械插秧,刘正礼还专门购买了6台插秧机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个60多岁的农民来订购秧苗。他说,自己年龄大了,种的5亩地自己插秧干不动,雇人干活仅工钱每人每天就得200元。而到刘正礼这里连购苗带插秧,一亩地才240元,非常划算。

  刚发布的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刘正礼说,如今农村劳动力缺乏,人工插秧成本高,机械插秧是发展趋势。作为种植大户,要敢第一个吃螃蟹,延伸水稻产业链,搞好社会化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多打粮、打好粮,让种粮农民多挣钱,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gnyw/content/post_45976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