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车间面积才400平方米出头,但有茶树菇菌棒12万棒,比传统车间容量大好几倍。”3月2日,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食用菌种植及加工生产基地负责人范维干,带领记者走进“立体”种植车间,每个菌架有6层“种植田”,极大节省车间占地面积。
茶树菇是饭桌上常见的美味,对于村民来说,它却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海城区政府投入40多万元扶贫资金,支持该基地引进水帘降温新技术,使茶树菇的生长周期缩短一个月。基地还与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动生产管理创新。
“现在食用菌市场紧俏,北海市场茶树菇多数从这里进货,一公斤12元。”范维干说,基地一年种植茶树菇约40万棒菌棒,产值200多万元。
车间内菇香四溢,一丛丛嫩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我平均一个月工钱3000多元。”正在摘菇的脱贫户洪基莲说。和她一起常年在此务工的脱贫户有近10人。
赤西村过去是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2018年以来,按照产业振兴的思路,海城区流转12亩土地、投入扶贫资金80万元种植茶树菇。该基地每年给130户脱贫户分红4.37万元,为村集体经济贡献6.5万元。
“要确保脱贫户分红到位,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3月2日,海城区委书记李安洪到基地调研时说,该区将积极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生产车间。
摘菇。
茶树菇长势喜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