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关注 > 【娓娓稻来】黑龙江省稻作技术演变的“前世今生”

【娓娓稻来】黑龙江省稻作技术演变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10-13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作为祖国的大粮仓,多年来黑龙江省是如何发展并改进稻作技术的?今天“娓娓稻来”带大家一起了解稻作技术的演变。

    种植方法

    直播栽培是黑龙江省固有水稻种植方法,最初全是撒播,以后逐渐采用点播、条播及旱直播,形成了水直播、旱直播及水稻旱种3种直播栽培体系。

    到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有了育苗插秧栽培,50年代以后插秧面积逐渐扩大,逐步发展成直播与插秧并存的两大栽培体系。80年代以后,插秧面积迅速扩大,到90年代初以旱育苗稀植栽培为主体的插秧面积已扩大到水稻面积的2/3以上,走向了以育苗插秧为主的精耕细作高产栽培新阶段,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成为黑龙江省稻作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进入21世纪,大力推广大、中棚旱育苗技术,育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水稻单产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三膜覆盖、两段式和隔离层增温等超早育苗高效利用积温的育苗方式也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栽培技术

    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采用机械耕翻整地,选用良种,改进播种方法,进行合理密植。

    60年代推广水稻大垄栽培畜力中耕除草、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和拖拉机水耙地3项新技术。

    70年代积极进行灌区整理和方田、条田建设,广泛应用化学除草、增加化肥施用量以及改进施肥方法和灌溉技术等。

    80年代积极示范和推广盘育苗机械插秧、旱育苗稀植栽培等技术。

    90年代以后插秧方式主要有机械插秧、人工手插秧、钵育摆栽和人工抛秧等,目前已达到90%以上。在栽培方式上主要采用了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超稀植栽培技术、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抗病保优栽培技术、稳健高产栽培技术、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010/t20201010_808873.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