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紧紧围绕本地人口集中外出务工、市域边界、留守弱势群体实际,以广兴派出所试点创新“乡情警务”为牵引,前移警务工作阵地、整合内外资源、激发自治活力,有效拓展了平安建设的内涵外延,实现了“外出乡友安心、留守群体舒心,邻里和善、家庭和睦、乡村和美”目标。
一、引导乡友共建,闭环管理外流人口。
坚持“党委统领、公安联动、群众自治”,积极引导在外乡友参与治理,跨区域构建起“老乡帮老乡、自治创平安”的群防群治新格局。一是统筹联动强根基。依托前锋区驻东莞大朗流动党员党委及流动党员党支部,联动前锋大朗两地公安机关共建“乡情警务站”,广泛发动在莞乡友中的治安积极分子、热心党员参与站内日常工作。同时,邀请两地政法委、组工、宣传、人社、工青妇等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合力,携手推进本地及异乡群众服务保障工作。二是延伸服务优治理。从在莞乡友中聘请3名乡友作为警务助理,培育禁毒信息员40名、东莞义警50名、特约调解员10名,协助两地公安开展远程户政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禁毒反诈宣传、重点人群帮扶、治安巡逻等工作,“乡情警务站”成为在外乡友参与社会治理、实现自我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三是跨域合作提质效。两地公安探索建立川粤警务合作,搭建跨省域信息互通警务联动平台,落实机制联建、队伍联育、保障联管、治安联防、涉稳联控、资源联享、服务联办“七联协作”,创新“321”矛盾风险化解机制,实现打击违法犯罪、调解矛盾纠纷、管控重大风险全闭环。近年来,广兴镇依托“乡情警务”就地解决涉前锋籍乡友矛盾纠纷2350件,协同稳控重大风险和有关人员,有效避免了矛盾风险在广莞两地来回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外出重点人员无一漏管失控。两地党委政府依托警务协作,双向互助落实涉毒人员管控,本地外流贩毒人数实现断崖式锐减,为广兴镇及整个前锋区毒情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整合基层力量,源头深耕留守群体。
依托“乡情警务”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动和依靠本地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共同打造“永不离村”的坚实守护力量。一是力量下沉,扎根乡村全覆盖。推动3名社区民警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发挥其组织协调优势,带动村社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治安防范;招聘本地复员军人、返乡大学生担任驻村辅警,吸纳10名村干部、20名治安联防员担任警务助理,构建起“民警包片+辅警驻点+警务助理联点”的社区警务团队模式,确保守护力量覆盖最小行政单元,有效引导基层力量融入警务工作。二是保障到位,赋能驻村强效能。综治部门全力支持实体化运行“一村一警务站、一村一辅警”,全面落实“六个一”保障标准(一间屋、一张床、一辆车、一台执法记录仪、一台电脑、一台对讲机),为基层力量参与警务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确保驻村力量“呆得住、跑得快、反应灵”。三是效能凸显,源头防范护平安。充分发挥驻村力量“三熟”优势,联动网格员、民兵、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以警务站和居住地为基点,辐射周边警格、网格,动态感知风险隐患,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警情可防、案情可防”。广兴辖区率先形成“党政警民联动、防范在先、打防结合、治安持续向好”的良性循环,农村地区治安根基更加牢固。
三、联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基层治理
以“三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将在外务工和留守群体全部纳入关注视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将乡情警务融入乡村治理各方面,深层释放服务潜能。一是便捷服务暖民心。将本地政务服务延伸到农村警务站、驻外乡情警务站,发动村社干部、驻外乡友志愿者协助就近提供法律咨询、户政代办等服务,辖区留守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办理身份证等,外出务工人员线上提交办事办证资料,即可完成证件代办等业务。截止目前,累计服务乡友6000余人次,为乡友便捷办证办事500余次,节省跨省交通费用38万余元。警务站成为连接内外、服务群众的重要节点,基层干部群众成为服务延伸的“末梢神经”。二是守护留守显温情。公安、民政、教育、工青妇等部门紧密合作,并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加入,精准帮扶留守群体困难问题。2024年以来,广兴镇以“乡情警务”为其牵引,由广兴派出所牵头,联动两地多方,发动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连续两年实施“小候鸟”团聚行动,护航辖区留守儿童暑期跨越千里与父母团聚,充分彰显了社会协同、警民共建的深厚情怀。三是多元共治激活力。广泛发动城乡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基层自治,创新打造“和棋”说理堂,组建由退休教师、村社干部、老党员、乡贤等组成的“乡情评理员”队伍,合力释法理、调纠纷。乡情警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辖区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2%,重复报警率大幅下降9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攀升至历史新高。“乡情警务”引导乡友反哺家乡,先后两次自筹资金为老家实施农村“路灯亮化”工程,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家乡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形成了“警务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