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稻虾共生。推广“全年一季稻三季虾”种养模式,建设高标准稻虾田,配套生态沟渠,构建“稻护虾、虾肥田”生态循环系统,减少农药使用,组建农技团队指导优质种虾选育与养殖管理,建立种苗繁育中心,降低对外来虾苗依赖,提升虾苗成活率。今年来,该模式亩产小龙虾600斤、稻谷1000斤,亩均收益1.3万元,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稻田生产目标。
⑵稻蔬衔接。引导业主流转冬闲田,规模化种植豌豆尖、榨菜、儿菜等短季高产蔬菜,引进自动化清洗、冷链转运等设备保持蔬菜新鲜度,对接重庆、云南等地市场,发展订单种植,保障周边地区“菜篮子”供应。今年来,种植“订单榨菜”5000亩,豌豆尖1000亩,儿菜1100亩。
⑶稻药轮作。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中药材烘干房、库房等基础设施,延伸加工产业链,带动村民就近务工,精选白芷、川穹等生长周期与水稻错季品种,构建“专家+合作社”技术服务体系,开展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等指导。今年来,稻药轮作面积780亩,吸纳季节性用工78人,带动农户增收14.4万元。(广安区农业农村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