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业县大平山镇鸣峨村新庄片的热闹,打破乡村的宁静。收购车辆排成长队等候,村民们肩挑手提,将刚从土里挖出的凉薯运至采购点。过秤、装车、清点货款,现场流程忙而不乱,一车车凉薯很快堆起小山,农户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凉薯,生吃清甜如梨,入菜爽口解腻。在兴业县,这份朴实的食材被当地人赋予了万千风味,一道道以凉薯为核心的乡土美食,成为当地人佐餐解腻的心头好。鸣峨村新庄片的凉薯,绝非普通的“土疙瘩”。这里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疏松透气、肥力充沛,孕育出的凉薯块大形正、清甜脆口,一上市便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60多年来,村民依托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0亩零星种植,发展到如今100多亩的连片产业,亩产更是稳定在4000至5000公斤。“新庄凉薯”已成为当地一张亮眼的地标农产品名片。
不止新庄片,近年来,兴业县将凉薯特色种植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打出一套“扶持组合拳”:引进优质种苗提升品质,派遣农业专家下沉田间指导种植,组织农户参与各类展销活动拓宽销路,多方发力为凉薯产业保驾护航。如今,全县凉薯种植面积已达400亩,年总产值超390万元。曾经不起眼的小凉薯,真正蜕变成了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发展的“金疙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