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5日,来自广西大新县的特色农产品龙须菜成功打入北京市场,以“桂品”之名走进首都消费者的餐桌。这一“土”特产的华丽转身,不仅为大新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作为广西本土特色食材,大新龙须菜学名赤苍藤,又叫姑娘菜,是一种天然无公害的可食用野菜,在大新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出鲜嫩爽口的独特品质。其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兼具清凉去热、辅助调节血压的食用价值,与当下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需求高度契合,为“桂品”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大新县锚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将龙须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创新推广“庭院经济+龙须菜”“林果间套种+龙须菜”模式,充分盘活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低效果园等资源,既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又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为破解农产品“出山难、保鲜难”问题,大新县打出“物流+品牌+电商”组合拳。专门成立龙须菜产业运营专项小组,积极对接邮政部门开通“田间到餐桌”邮航专线,实现当日采摘的龙须菜经南宁中转空运,次日即可直达北京等一线城市市场,最大限度锁住新鲜口感。同时,着力培育本土品牌,“汇三田”“苍藤野”等商标成功注册,借助“互联网+农业”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产品不仅覆盖北京,更畅销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桂字号”影响力持续提升。此次大新龙须菜进京,是大新县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大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县共有近1000户农户种植龙须菜,其中脱贫户就有200多户,种植面积达4000亩,年产量约3360吨。2025年,全县计划扩种龙须菜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进一步推动龙须菜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该县加大对龙须菜产业扶持力度,出台涵盖种苗补贴、技术指导、信贷支持的专项政策,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与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研发,提升龙须菜品质与产量;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龙须菜预制菜、脱水蔬菜等产品,提高附加值,推动龙须菜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效益好”转型,让“桂品”龙须菜成为大新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截至2025年,大新县龙须菜已种植1.4万亩,年产量稳定在3360吨左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