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田间“废弃物”的农作物秸秆,如今在岳阳市君山区成为农业绿色循环的“香饽饽”。2025年以来,君山区在省、市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锚定“资源化、产业化、规模化”目标,破解秸秆处理难题,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5%,“君山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赋能:筑牢制度基石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引导是核心。君山区将其纳入“深化改革加速高质量发展”重点内容,先后两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研究支持政策,印发实施方案,以精准补贴打通堵点:秸秆离田按运输距离给收储运中心10-15元/吨补贴;无法离田的灭茬粉碎还田,按10元/亩补贴作业主体;新建收储运中心补贴3万-5万元、简易堆放点1万元。“真金白银”让秸秆利用从“要我做”变“我要做”。
模式创新:打造“君山样板”
结合区情实际,君山区探索总结出“组织化统筹、高效化衔接、精准化利用”的秸秆处理“君山模式”,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组织化统筹方面,引导利用主体联合跨区服务组织,按片区组建专业打包队,实现“田间-收储运中心”无缝对接;高效化衔接依托“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组专干+打包队”三级信息群,实时跟踪进度、推送信息,确保“收割完、秸秆清”;精准化利用则按秸秆品质分类处理,优质稻草外销、其他秸秆加工成菌基料或有机肥,实现“全链增值”。
机械强基:提升作业效率
针对秸秆处理“效率低、成本高、农忙设备紧”的痛点,君山区整合资金240万元,重点强化硬件支撑。新购5套打捆机、4套搂草机、22台灭茬粉碎机,建10个标准化收储点。同时协调3家外地服务组织,引进50台套打捆机、30台转运车,缓解农忙机械压力。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多部门现场办公,解决设备调配、转运难题,为秸秆利用按下“加速键”。
主体引领:构建产业格局
君山区坚持“培育本土主体+引进龙头企业”双轮驱动,推动秸秆利用从“分散处理”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型。目前已培育3家万吨级规模化秸秆利用主体:林达合作社收水稻秸秆、稔丰合作社、天佑合作社,并从江苏连云港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君山区连盛农业公司,预计年处理秸秆3万吨。全区年秸秆利用量达6.5万吨,形成“本土+外来”协同格局。
秸秆虽小,却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大文章”。下一步,君山区将持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持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让“废秸秆”真正变成“金资源”,为君山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书写更多绿色篇章。
一审:黄正洲
二审:高柳枝
三审:罗 敏
相关附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