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组织各县(市、区)对柑橘生产、收购主体开展全覆盖排查,建立监管名录并动态更新,全面了解辖区内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降酸剂等“三无”投入品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柑橘生产主体626家、收购主体30家,均已纳入监管视野。
二是开展宣传教育提醒。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大实训等,加大“三无”投入品危害及法律责任宣讲。加强柑橘病虫防治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技术培训11场,培训生产经营主体、监管人员700余人次。
三是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监管网格作用,加大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在降酸剂可能使用时段,联合公安部门抽检柑橘幼果52批次,无发现异常。截至目前,市县出动监管人员400余人次,对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药经营门店全覆盖巡查,暂未发现违法销售或使用降酸剂行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