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将发展山地玉米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关键技术攻关、优良品种选育等方式,实现玉米最高亩产达1201公斤,刷新全省盆周低海拔地区玉米单产记录。
⑴选优扩面推动增量上产。联合省农科院建立1个专家工作站、3个科研基地,围绕高产山地玉米选种、育种加强实验研究,筛选推广高产高抗玉米新品种3个进行大面积种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100%。按全程机械化种植方式开展超高产栽培试验,集成创新“良种、早育、密植、肥调、综防”山地玉米高产技术,实现亩均植株数从3500株提高到6500株以上、提升超85%。
⑵高产示范带动全域推广。建立“攻关田—示范片—辐射带”模式,建成19个玉米千亩高产示范片、6个百亩攻关方、2个重点示范点,通过“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种植大户”合作机制,共享玉米种植技术资源,扶持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户散种变大户合种。2025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209.15万亩、总产预计超10亿公斤,分别同比提升1.3%、2.6%。
⑶科技到田强化服务保障。创新“专家大院+科技超市+数字平台”技术推广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线上培训,线下课堂教学。实施“千名农技人员蹲点包片”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开展缩株保密、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集成推广绿色轻简栽培技术。成立农事服务中心和社会化组织,推广“滴滴农机”模式,通过“菜单式”个性服务、“数字平台+社会化服务”方式,开展农事托管、跨区作业等农事服务。今年以来,开展科技到田服务3.6万人次,推动亩均节约生产成本约180—200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