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聚力。制定《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5—2030年)》,锚定2030年120万亩种植目标与亩均2000公斤鲜草产量目标,州、县两级整合中央财政产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3.2亿元以上,实施饲草种源基地建设、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41个,以政策“组合拳”为饲草产业保驾护航。
(2)科技发力。深化“院校州”合作,联合省农科院、川农大在德格试种12个优良饲草品种,色达创新“药草混播”模式提升草地生产力和附加值,炉霍建成2016平方米智能水培基地,年产鲜草1042吨,全州建设草种繁育基地6个,推动高寒牧草变身“致富金草”。
(3)产业助力。2024年收获饲草91.37万吨,新增12.52万头牦牛全年采食,牦牛死亡率下降2个百分点。2025年预计收获饲草145万吨,可满足581.2万头牦牛14日应急需求或54.25万头牦牛5个月冬春补饲,同步带动82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产业红利切实转化为牧民增收实效。
(4)生态合力。人工饲草面积年均增长127%,全州天然草场载畜压力下降到-19.5%。2030年达到120万亩种草目标后,饲草自给率将超88%,以饲草产业为纽带,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