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聚焦标准化生产、绿色认证、安全监管、品质提升四大方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两品一标”建设和农村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制定技术规范。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质量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制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全年计划组织制修订立项市级地方标准20项以上。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分行业制定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指导规模生产主体编制质量风险防控手册和标准推广模式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三是强化质量管控。建设5个全程质量管控和质量追溯管理的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管控基地,以点带面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主体全程质量管控和质量追溯管理水平。印发《2025年保定市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管控建设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参照省级建设标准开展自主创建。
加速“两品一标”培育认证。一是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以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等为重点,拓宽思路及早谋划,持续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培育,提高生产规模和供给能力。二是推进“两品一标”认证。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指导,依托保定市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GAP认证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力争年底认证登录动态达到480个,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占比达到20%以上。
筑牢质量安全监管防线。一是建设网格化监管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的通知》,推进创建2个农产品追溯与网格化监管提升与巩固县,督促乡镇落实日常巡查、产品速测、信息报送、宣传培训等制度。二是完善全链条追溯机制。提高承诺证开具的规范性,实行一批一证,随产品流通,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销企业+农户、区域公用品牌带动、散户集中出证、电商平台带动、保农证”等模式,在乡镇和“购销”主体为农户设立检测开证服务点,配齐精准速测和自助一体机等设备,解决农户检测难、出证难的问题。三是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在产地环节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种植养殖全过程信息;在流通环节推行电子化追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在销售环节要求经营主体建立进货查验承诺证制度,通过建立全过程追溯链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充分发挥精准监测作用。一是强化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扩大监测覆盖面,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品种和关键环节的监测力度。通过省级监管移动终端开展智能化抽样,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全市年度监测数据总量确保不低于1.8万批次,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二是推行精准速测与定量监测相结合的“双轨制”检测模式。推广使用快速检测设备,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实现风险隐患的快速筛查,加强实验室定量检测能力建设,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利用快速筛查与精准分析的有效衔接机制,显著提升检测工作效能。三是提升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检测项目,做到“用什么、检什么”,提高问题发现率。完善风险会商制度,定期开展多部门协同研判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推动监管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