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马铃薯良种繁育水平,有效破解加工废水还田技术瓶颈,推动马铃薯产业实现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9月10日至12日,自治区马铃薯产业技术服务组深入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及自治区农科院固原分院隆德观庄基地,集中开展田间交流暨中期验收工作。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特邀专家、技术服务组成员,以及相关市县农技推广中心、产业主体负责人等参与验收。
验收采用“现场观摩+室内交流+评审验收”的一体化模式,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10日至11日,验收组实地查看原州区、西吉县等4个县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情况与生产现状、加工汁水利用试验示范现场等,通过直观观察、现场问询等方式,全面掌握项目在基层落地的实际成效;12日上午,验收组召开交流会,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前期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并围绕任务完成进度、技术创新突破、现存问题解决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最后结合现场观摩与汇报研讨情况,完成了本次中期评审验收工作,为项目后续推进明确了方向。
从验收成果来看,2025年自治区良种繁育(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成效尤为显著。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马铃薯抗旱种质资源148份,完成既定任务的108.82%;精心保存种质资源76份,完成任务的211.1%,为马铃薯品种改良与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同时,扎实开展了10个新品系多点适应性鉴定试验、7个品种生产试验等5项关键试验研究,各项试验任务均100%圆满完成;在西吉县、原州区建成1000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个,完成任务的200%,进一步夯实了马铃薯良种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在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高值化利用方面,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及示范工作2项,任务完成率达100%;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成功引进并筛选出优质菌种,并借助发酵技术生产出液体微生物菌肥,初步获得微生物菌肥产品1个,如期完成任务目标;建成微生物菌肥示范102亩,实现马铃薯加工汁水高值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化学肥料投入量减少5%以上。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各项试验设计科学,田间布局合理,管理措施到位,田间长势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落实了年度计划任务,同意通过现场验收。通过此次田间交流暨中期验收活动,不仅全面检验了项目前期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了推进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更为后续针对性优化工作方案、推动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宁夏马铃薯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