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关注 > 助力农田“减白”,这支科研团队技术服务全方位升级

助力农田“减白”,这支科研团队技术服务全方位升级

发布时间:2025-09-12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农田里的地膜本是助农增产的好帮手,可残留的“白色垃圾”正悄然侵蚀着土壤健康。面对日益严峻的农田“白色污染”,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简称“沼科所”)带着技术方案走进四川多地田间,以科技服务为农田“减白”提速。如今,其地膜技术服务已实现全方位升级,服务版图覆盖成都80%区县并延伸至省内多地,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破解污染难题,技术攻坚是第一步。2023年起,沼科所以中央财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为依托,在四川多地开展技术服务攻坚。科研人员带着设备扎根田间,通过长期原位监测,摸清地膜及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赋存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这如同给土壤做了次“CT”,精准定位了污染“病灶”。

  

  图为沼科所科研人员到天星村进行技术推广宣传

  摸清“病灶”只是起点,让技术落地才能真正见效。科研人员紧接着展开手把手教学:从地膜选型、科学使用到回收处理,将书本上的技术转化为农户手中的“真本事”,切实打通了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两年实践,到2025年,沼科所的技术服务实现了全方位升级:

  服务版图持续扩大,不仅承接了成都市13个区县的技术服务委托,覆盖范围占全市80%,还联合成都农技推广总站构建监测网络,围绕耕地安全利用及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深化地膜残留监测技术协作,构建起市、县联动的监测技术协作体系,服务触角更延伸至广安、会东、红原等地;

  

  图为耕地安全利用及监测体系建设项目-2025年农田残膜监测站点建设

  服务链条不断拉长,从早期单一的残膜监测,拓展为基本情况调研、分层分类培训宣传、地膜采购验收技术指导、全周期残膜监测、覆膜应用效果评价及专业报告编制等的全流程技术支撑,实现技术指导“一站式”覆盖;

  宣传方式更接地气,通过编制科普手册、悬挂标语横幅、推送公众号文章,以及向农户和企业发放印着环保标语的帆布包、扇子等宣传品,让科学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已举办20场线下活动,发放5000份资料和5000件宣传品,直接惠及10000余人,科学用膜、规范回收的理念正逐步扎根田间地头。

  为让治污技术更易被接受,沼科所创新推出“精准培训+立体宣传”模式。培训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重点讲解“地膜污染现状”“补贴政策”,并深入田间现场教学监测方法、分析典型案例;对镇街负责人,则聚焦“项目管理”“政策法规”开展培训,现场演示科学布设监测点的方法,通过“有奖问答”强化学习记忆,实现理论与实操的无缝衔接。

  宣传环节注重线上线下联动:线上依托公众号推送科普知识和政策解读,线下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向生产企业、销售点、回收机构及农户发放实用宣传品,同步普及相关法规和标准。

  下一步,沼科所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处置—残膜监测—效果评价”的全链条闭环。一方面打通加厚地膜普及难点,攻克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瓶颈;另一方面将这套技术模式从四川省推向全国,让科技真正扎根田间,持续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油赋能”。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10428/2025/8/14/7ff03246f97144b9a732eb324fc2fd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