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源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将帮扶车间和村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将农户粘在产业链上,建立“企业+帮扶车间+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帮扶车间发展从弱变强、效益从小到大的“蝶变”,蹚出了一条“工厂进村、居家就业、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开辟了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
一是多方布局,车间建设从无到有。围绕肉牛、中蜂、菌菇、中药材、服装箱包等优势产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企业自建帮扶车间并运营的,每培训吸纳1个脱贫劳动力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0元/人的补助;对致富带头、返乡创业人员新建或承包经营帮扶车间,享受3年免息金融贷款20万元;通过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吸引企业投资设厂,村集体提供劳动力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喜悦、泾水源、珍好佳等食品加工和泉祥包袋、红梅制衣等企业率先抓住政策红利,从小作坊搬进了帮扶车间。
二是激发活力,车间发展从小到大。依托帮扶车间,企业投资,政府扶持,按照“一村一品、订单生产”的发展思路,因村制宜,使帮扶车间成为融合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打造了“泾诚斋”麻辣食品、“伊辉”牛肉产品、“珍好佳”蜂产品等多个特色品牌。全县43个帮扶车间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参加各类展销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产品畅销北京、天津、重庆、陕西、福建等21个省市,搬进新百、华联、万达等各大商超,年销售额达到8300万元以上。
三是多方受益,车间富农从弱到强。通过与村集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签订帮扶车间租赁协议,建立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36个村集体增加收入3至8万元。充分发挥帮扶车间联农带农作用,吸纳周边村劳动力就业人员1185人,其中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701人,人均月收入2200元以上,最高达到5200元,让务工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让帮扶车间成为实现联农带农富民的“动力源”,促进农户、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共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